数学
(2013·梧州模拟)如图,已知直线y=
-
1
2
x+1
交坐标轴于A,B 两点,以线段AB为边向上作正方形ABCD,过点A,D,C的抛物线与直线另一个交点为E.
(1)请直接写出点C,D的坐标;
(2)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3)若正方形以每秒
5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射线AB下滑,直至顶点D落在x轴上时停止.设正方形落在x轴下方部分的面积为S,求S关于滑行时间t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相应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
已知抛物线y=ax
2
+bx+c(a≠0)与x轴交于不同的两点A(x
1
,0),B(x
2
,0)(A在B的左侧),与y轴的正半轴交于点C.如果x
1
+x
2
=1,x
1
·x
2
=-6,且△ABC的面积为
15
2
.
(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
(2)如果P是线段AC上一个动点(不与A、C重合),过点P作直线y=m(m为常数),与直线BC交于点Q,则在x轴上是否存在点R,使得以PQ为一腰的△PQR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R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已知抛物线y=x
2
-2(a+b)x+c
2
,其中a,b,c分别是三角形ABD的三边.
①求证:该抛物线与x轴必有两个交点;
②如图,设直线
y=2ax-3
2
ac
与抛物线交于E、F,与y轴交于点M,抛物线与y轴交于点N,若抛物线对称轴为直线x=2a,△MNE与△MNF面积之比为2:1,求证:△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③在②的条件下,当S
△ABC
=2时,设抛物线与x轴交于P、Q,问:是否存在过P、Q两点,且与Y轴相切的圆?若存在,求圆心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如图1,点A、B分别在x轴的原点左、右两边,点C在y轴正半轴,点F(0,-1),S
四边形AFBC
=15,抛物线y=ax
2
-2ax+4经过点A、B、C.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点P是抛物线上一点,且tan∠PCA=
3
2
,求出点P的坐标.
(3)如图2,过A、B、C三点作⊙O′交抛物线的对称轴于N,点M为弧BC上一动点(异于B、C),E为MN上一点,且∠EAB=
1
2
∠MNB,ES⊥x轴于S,当M点运动时,问的
ME·NE
ES
值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其值;若变化,请说明理由.
已知:抛物线y=ax
2
+bx+c经过点(-1,1),且对于任意的实数x,有4x-4≤ax
2
+bx+c≤2x
2
-4x+4恒成立.
(1)求4a+2b+c的值.
(2)求y=ax
2
+bx+c的解析式.
(3)设点M(x,y)是抛物线上任一点,点B(0,2),求线段MB的长度的最小值.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ABOD为直角梯形,AD∥OB,∠BOD=90°,OB=16,OD=12,AD=21,动点P从点D出发,在线段DA上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向点A运动,到达A点后即停止,动点Q从点B出发,沿折线B-O-D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
度向点D运动,到达点D后停止,点P、Q同时出发,BD与PQ相交于点M,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
(1)求过A、B、D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
(2)设△BPQ的面积为S,求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
(3)是否存在时间t,使△BMQ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当t为何值时?以B、P、Q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的等腰三角形?
如图,已知⊙M的半径为2cm,圆心角∠AMB=120°,并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
(1)求圆心M的坐标;
(2)求经过A、B、C三点抛物线的解析式;
(3)点D是位于AB所对的优弧上一动点,求四边形ACBD的最大面积;
(4)在(2)中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PAB和△ABC相似?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如图a,已知△PQR中,∠P=120°,PQ=PR,以QR所在直线为x轴,底边上的高PO所在的直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函数
y=
3
9
x
2
经过PR的中点M.
(1)求点M、P、Q的坐标.
(2)求直线MQ的解析式.
(3)如图b,在y轴的左侧放入一个梯形ABCD,AD∥BC,AB=DC,点C与点Q重合,BC边在x轴上,且BC=8,AD与AB的长恰好是方程x
2
-8x+16=0的两根,当梯形ABCD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向右平移时,t秒时梯形ABCD与△PQR重合的面积为S,求当0<t≤10时,S与t的函数关系式.
如图,已知抛物线C
1
:y=a(x-2)
2
-5的顶点为P,与x轴相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边),点A的横坐标是-1.
(1)求P点坐标及a的值;
(2)如图(1),抛物线C
2
与抛物线C
1
关于x轴对称,将抛物线C
2
向左平移,平移后的抛物线记为C
3
,C
3
的顶点为M,当点P、M关于点A成中心对称时,求C
3
的解析式y=a(x-h)
2
+k;
(3)如图(2),点Q是x轴负半轴上一动点,将抛物线C
1
绕点Q旋转180°后得到抛物线C
4
.抛物线C
4
的顶点为N,与x轴相交于E、F两点(点E在点F的左边),当以点P、N、E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时,求顶点N的坐标.
如图,已知动圆A始终经过定点B(0,2),圆心A在抛物线
y=
1
4
x
2
上运动,MN为⊙A
在x轴上截得的弦(点M在N左侧)
(1)当A(
2
2
,a)时,求a的值,并计算此时⊙A的半径与弦MN的长.
(2)当⊙A的圆心A运动时,判断弦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改变,举例说明;若不变,说明理由.
(3)连接BM,BN,当△OBM与△OBN相似时,计算点M的坐标.
第一页
上一页
26
27
28
29
30
下一页
最后一页
937546
937547
937548
937549
937550
937551
937552
937553
937554
937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