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2003·青岛)巳知:如图,梯形ABCD中,AD∥BC,AB=CD=3cm,∠C=60°,BD⊥CD.
(1)求BC、AD的长度;
(2)若点P从点B开始沿BC边向点C以2cm/秒的速度运动,点Q从点C开始沿CD边向点D以1cm/秒的速度运动,当P、Q分别从B、C同时出发时,写出五边形ABPQD的面积S与运动时间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不包含点P在B、C两点的情况);
(3)在(2)的前提下,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线段PQ把梯形ABCD分成两部分的面积比为1:5?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003·绍兴)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的顶点坐标为(-2,-3),且图象过点(-3,-2).
(1)求此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设此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交于A,B两点,O为坐标原点,求线段OA,OB的长度之和.
(2003·苏州)已知抛物线y=x
2
+(1-2a)x+a
2
(a≠0)与x轴交于两点A(x
1
,0)、B(x
2
,0)(x
1
≠x
2
).
(1)求a的取值范围,并证明A、B两点都在原点O的左侧;
(2)若抛物线与y轴交于点C,且OA+OB=OC-2,求a的值.
(2003·泰州)已知:如图,抛物线y=x
2
-(m+2)x+3(m-1)与x轴的两个交点M、N在原点的
两侧,点N在点M的右边,直线y
1
=-2x+m+6经过点N,交y轴于点F.
(1)求这条抛物线和直线的解析式.
(2)又直线y
2
=kx(k>0)与抛物线交于两个不同的点A、B,与直线y
1
交于点P,分别过点A、B、P作x轴的垂线,垂足分别是C、D、H.
①试用含有k的代数式表示
1
OC
-
1
OD
;
②求证:
1
OC
-
1
OD
=
2
OH
.
(3)在(2)的条件下,延长线段BD交直线y
1
于点E,当直线y
2
绕点O旋转时,问是否存在满足条件的k值,使△PBE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直线y
2
的解析式;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003·徐州)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1,6)、B(2,3)、C(3,2).
(1)在下面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点A、B、C;
(2)根据你所学过的函数类型,推测这三个点会同时在哪种函数的图象上,画出你推测的图象的草图;
(3)求出(2)中你推测的图象的函数解析式,并说明该函数的图象一定过这三点.
(2004·长沙)已知两点O(0,0)、B(0,2),⊙A过点B且与x轴分别相交于点O、C,⊙A被y轴
分成段两圆弧,其弧长之比为3:1,直线l与⊙A切于点O,抛物线的顶点在直线l上运动.
(1)求⊙A的半径;
(2)若抛物线经过O、C两点,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3)过l上一点P的直线与⊙A交于C、E两点,且PC=CE,求点E的坐标;
(4)若抛物线与x轴分别相交于C、F两点,其顶点P的横坐标为m,求△PFC的面积关于m的函数解析式.
(2004·郴州)已知:如图,等腰梯形ABCD的边BC在x轴上,点A在y轴的正方向上,A(0,6),D(4,6),且A
B=2
10
.
(1)求点B的坐标;
(2)求经过B、D两点的抛物线y=ax
2
+bx+6的解析式;
(3)在(2)中所求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得
S
△PBC
=
1
2
S
梯形ABCD
?若存在,请求出该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004·大连)阅读材料,解答问题.
材料:“小聪设计的一个电子游戏是:一电子跳蚤从这P
1
(-3,9)开始,按点的横坐标依次增加1的规律,在抛物线y=x
2
上向右跳动,得到点P
2
、P
3
、P
4
、P
5
…(如图1所示).过P
1
、P
2
、P
3
分别作P
1
H
1
、P
2
H
2
、P
3
H
3
垂直于x轴,垂足为H
1
、H
2
、H
3
,则S
△P1P2P3
=S
梯形P1H1H3P3
-S
梯形P1H1H2P2
-S
梯形P2H2H3P3
=
1
2
(9+1)×2-
1
2
(9+4)×1-
1
2
(4+1)×1,即△P
1
P
2
P
3
的面积为1.”
问题:
(1)求四边形P
1
P
2
P
3
P
4
和P
2
P
3
P
4
P
5
的面积(要求:写出其中一个四边形面积的求解过程,另一个直接写出答案);
(2)猜想四边形P
n-1
P
n
P
n+1
P
n+2
的面积,并说明理由(利用图2);
(3)若将抛物线y=x
2
改为抛物线y=x
2
+bx+c,其它条件不变,猜想四边形P
n-1
P
n
P
n+1
P
n+2
的面积(直接写出答案).
(2004·海淀区)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为坐标原点,点A的坐标为(0,2),以OA为直径作圆B.若点D是x轴上的一动点,连接AD交圆B于点C.
(1)当tan∠DAO=
1
2
时,求直线BC的解析式;
(2)过点D作DP∥y轴与过B、C两点的直线交于点P,请任意求出三个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并确定图象经过这三个点的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3)若点P满足(2)中的条件,点M的坐标为(-3,3),求线段PM与PB的和的最小值,并求出此时点P的坐标.
(2004·呼和浩特)阅读下列材料:
如图1,⊙O
1
和⊙O
2
外切于点C,AB是⊙O
1
和⊙O
2
外公切线,A、B为切点,
求证:AC⊥BC
证明:过点C作⊙O
1
和⊙O
2
的内公切线交AB于D,
∵DA、DC是⊙O
1
的切线
∴DA=DC.
∴∠DAC=∠DCA.
同理∠DCB=∠DBC.
又∵∠DAC+∠DCA+∠DCB+∠DBC=180°,
∴∠DCA+∠DCB=90°.
即AC⊥BC.
根据上述材料,解答下列问题:
(1)在以上的证明过程中使用了哪些定理?请写出两个定理的名称或内容;
(2)以AB所在直线为x轴,过点C且垂直于AB的直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2),已知A、B两点的坐标为(-4,0),(1,0),求经过A、B、C三点的抛物线y=ax
2
+bx+c的函数解析式;
(3)根据(2)中所确定的抛物线,试判断这条抛物线的顶点是否落在两圆的连心O
1
O
2
上,并说明理由.
第一页
上一页
29
30
31
32
33
下一页
最后一页
937576
937577
937578
937579
937580
937581
937582
937583
937584
937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