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学习过三角函数,我们知道在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的大小与两条边长的比值相互唯一确定,因此边长与角的大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类似的,也可以在等腰三角形中建立边角之间的联系,我们定义:等腰三角形中底边与腰的比叫做顶角的正对(sad).如图,在△ABC中,AB=AC,顶角A的正对记作sadA,这时sad A=
1
2
.容易知道一个角的大小与这个角的正对值也是相互唯一确定的.
根据上述对角的正对定义,解下列问题:
(1)填空:sad60°=
1
1
,sad90°=
2
2
,sad120°=
3
3
;
(2)对于0°<A<180°,∠A的正对值sadA的取值范围是
0<sadA<2
0<sadA<2
;
(3)如图,已知
sinA=
3
5
,其中A为锐角,试求sadA的值;
(4)设sinA=k,请直接用k的代数式表示sadA的值为
2-2
1-
k
2
.
2-2
1-
k
2
.
.
已知tanα=3,计算(1)(sinα+cosα)
2
;(2)
4sinα-2cosα
5cosα+3sinα
的值.
如图,已知在△ABC中,D是AB中点,DC⊥AC,cos∠DCB=
4
5
,求sinA.
(2013·濠江区模拟)我们定义:等腰三角形中底边与腰的比叫做顶角的正对(sad).如图①在△ABC中,AB=AC,顶角A的正对记作sadA,这时sadA=
底边
腰
=
BC
AB
.容易知道一个角的大小与这个角的正对值也是相互唯一确定的.根据上述角的正对定义,解下列问题:
(1)sad60°=
1
1
.
(2)sad90°=
2
2
.
(3)如图②,已知sinA=
3
5
,其中∠A为锐角,试求sadA的值.
(2012·利辛县二模)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求三角形面积,有公式:S=
p(p-a)(p-b)(p-c)
(其中a、b、c为三角形的三边长,S为面积,其中p=
a+b+c
2
).
(1)若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2、3、4,试运用公式,计算该三角形的面积S;
(2)现在我们不用以上的公式计算,而运用初中学过的数学知识计算,你能做到吗?请试试.如图,△ABC中AB=7,AC=5,BC=8,求△ABC的面积.(提示:作高AD,设CD=x)
(2012·大丰市一模)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C⊥AB,AD=CD,cosB=
5
13
,BC=26.
求:(1)cos∠DAC的值;
(2)线段AD的长.
(2011·厦门质检)已知Rt△ABC中,∠C=90°,
sinA=
5
5
,△ABC的面积是5.
(1)求斜边AB的长.
(2)下面每个方格的边长都是1,请在图中画出格点△ABC.
(2011·江宁区二模)如图在矩形ABCD中,AB=1,AD=2,现将一块直径为2的半圆形纸片放置在矩形ABCD中,使其直径与AD重合,若将半圆上点D固定,再把半圆往矩形外旋至A′D处,半圆弧A
′
D与AD交于点P,设∠ADA′=α.
(1)若AP=2-
2
,求α的度数;
(2)当∠α=30°时,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2011·嘉定区一模)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90°,AD∥BC,AD=3,AB=4,DC=5.求BC的长和tan∠C的值.
(2011·濠江区模拟)如图,在Rt△ABC中,∠C=90°,b=10,∠A=60°.解这个直角三角形.
第一页
上一页
174
175
176
177
178
下一页
最后一页
180624
180626
180628
180630
180631
180634
180636
180639
180641
18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