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已知矩形ABCD的面积为36cm
2
,设AB=xcm,DA=ycm.
(1)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和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2)假设矩形的周长为26cm,这样的矩形ABCD可以作出多少个?并说明理由.
如图所示,已知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
15-k
x
的图象相交于A、B两点,且A点横坐标为2.
(1)求A、B两点坐标;
(2)在x轴上取关于原点对称的P、Q两点,P点在Q点右边,试问四边形AQBP一定是一个什么形状的四边形?并说明理由.
已知:如图,一次函数的图象y=-x+1与反比例函数
y=
k
x
的图象相交于点A、B,过A作
AC⊥x轴于C,且S
△AOC
=1,连接BC.
求:
(1)点A和点B的坐标.
(2)根据图象写出使反比例函数的值大于一次函数的值的x的取值范围.
(3)求△ABC的面积.
如图,已知点A(2,4)在反比例函数
y=
k
x
(x>0)
的图象S
1
上,将双曲线S
1
沿y轴翻折后得到的是反比例函数
y=-
k
x
的图象S
2
,直线AB交y轴于点B(0,3),交x轴于点C,P为线段BC上的一个动点(点P与B、C不重合),过P作x轴的垂线与双曲线S
2
在第二象限相交于点E.
(1)求双曲线S
2
和直线AB的解析式;
(2)设点P的横坐标为m,线段PE的长为h,求h与m之间的函数关系,并写出自变量m的取值范围;
(3)在线段BC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P、E、A为顶点的三角形与△BOC相似?若存在,请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已知反比例函数
y=
1
x
和一次函数y=3x-2有一个交点A(1,a).在x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POA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探究出点P的坐标.
(1)探究新知:如图1,已知△ABC与△ABD的面积相等,试判断AB与CD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结论应用:如图2,点M,N在反比例函数y=
k
x
(k>0)的图象上,过点M作ME⊥y轴,过点N作NF⊥x轴,垂足分别为E,F. 试证明:MN∥EF.
(3)变式探究:如图3,点M,N在反比例函数y=
k
x
(k>0)的图象上,过点M作ME⊥y轴,过点N作NF⊥x轴,过点M作MG⊥x轴,过点N作NH⊥y轴,垂足分别为E、F、G、H.试证明:EF∥GH.
如图,直线AB与坐标轴的交点分别为A、B,P是函数y=
1
2x
在第一象限的图象上的一点,它
的坐标是(a,b),PM⊥x轴,PN⊥y轴,AB与PM、PN分别交于点E、F,OA=OB=1.
(1)求直线AB的解析式;
(2)求点E、F的坐标(用a、b表示);
(3)△OAF与△EBO是否一定相似?请说明理由.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矩形OEFG的顶点F坐标为(4,2),OG边与y轴重合
.将矩形OEFG绕点O逆时针旋转,使点F落在y轴的点N处,得到矩形OMNP,OM与GF交于点A.
(1)判断△OGA和△NPO是否相似,并说明理由;
(2)求过点A的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3)若(2)中求出的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EF交于B点,请探索:直线AB与OM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4)在GF所在直线上,是否存在一点Q,使△AOQ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所有满足要求的Q点坐标.
如图,直线y=
1
2
x+1(k≠0)与x轴交于点B,与双曲线y=(m+5)x
2m+1
交于点A、C,其中点A在第一象限,点C在第三象限.
(1)求双曲线的解析式;
(2)求A点的坐标;
(3)若S
△AOP
=2,在x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AOP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P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如图,已知一次函数y=k
1
x+b的图象分别与x轴、y轴的正半轴交于A、B两点,且与反比例函数
y=
k
2
x
交于C、E两点,点C在第二象限,过点C作CD⊥x轴于点D,OA=OB=1,CD=2.
(1)求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求△BOC的面积.
第一页
上一页
47
48
49
50
51
下一页
最后一页
107257
107259
107261
107263
107265
107267
107269
107271
107273
107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