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如图,将一张矩形纸片ABCD沿EF折叠,使点D与点B重合,点C落在C′的位置上.
(1)若∠BFE=65°,求∠AEB的度数;
(2)若AD=9cm,AB=3cm,求DE的长.
动手操作,探究填空:
请准备一个锐角三角形的纸片,三个顶点分别标上字母A、B、C,并标出AB边的中点D及AC边的中点E.
(1)把△ABC沿DE对折,观察点A是否落在边BC上?
答:点A
在
在
(填“在”或“不在”)边BC上;
(2)在(1)的基础上将△ACE对折,使线段CE与EA重合,此时点A是否与点C重合折出的图形中有几个直角?
答:点A与点C
重合
重合
(填“重合”或“不重合”);图形中有
2
2
个直角;
(3)在(1)(2)的基础上将△ADB对折,使线段DB与DA重合,观察折得的图形,说出新图形的名称是
长方
长方
形;
(4)经过以上折叠,原△ABC的三个内角是否合并到一起了?这又说明何道理?
答:原△ABC的三个内角
已经
已经
合并到一起;(填“已经”或“没有”)
说明的道理是:
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
△ABC是一个三角形的纸片,点D、E分别是△ABC边上的两点.
(1)如果纸片沿直线脚折叠,使点A′正好落在线段AC上,如图1,此时∠A与∠BDA′的关系是
∠BDA′=2∠A
∠BDA′=2∠A
;
(2)如果纸片沿直线DE折叠,使点A′落在△ABC的内部,如图2,试猜想∠A和∠BDA′、∠CEA′的关系是
∠BDA′+∠CEA′=2∠A
∠BDA′+∠CEA′=2∠A
;
(3)如果纸片沿直线DE折叠,使点A′落在△ABC的外部,如图3,则此时∠A和∠BDA′、∠CEA′的关系是
∠BDA′-∠CEA′=2∠A
∠BDA′-∠CEA′=2∠A
,请说明理由.
(2012·台州)如图,将正方形ABCD沿BE对折,使点A落在对角线BD上的A′处,连接A′C,则∠BA′C=
67.5
67.5
度.
(2012·扬州)如图,将矩形ABCD沿CE折叠,点B恰好落在边AD的F处,如果
AB
BC
=
2
3
,那么tan∠DCF的值是
5
2
5
2
.
(2013·安徽)已知矩形纸片ABCD中,AB=1,BC=2.将该纸片折叠成一个平面图形,折痕EF不经过A点(E,F是该矩形边界上的点),折叠后点A落在点A′处,给出以下判断:
①当四边形A′CDF为正方形时,EF=
2
;
②当EF=
2
时,四边形A′CDF为正方形;
③当EF=
5
时,四边形BA′CD为等腰梯形;
④当四边形BA′CD为等腰梯形时,EF=
5
.
其中正确的是
①③④
①③④
(把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都填在横线上).
(2013·达州)如图,折叠矩形纸片ABCD,使B点落在AD上一点E处,折痕的两端点分别在AB、BC上(含端点),且AB=6,BC=10.设AE=x,则x的取值范围是
2≤x≤6
2≤x≤6
.
(2013·上海)如图,在△ABC中,AB=AC,BC=8,tanC=
3
2
,如果将△ABC沿直线l翻折后,点B落在边AC的中点处,直线l与边BC交于点D,那么BD的长为
15
4
15
4
.
如图矩形ABCD中,AB=2,点E在BC上并且AE=EC,若将矩形纸片沿AE折叠,使点B恰好落在AC上,则矩形ABCD的面积为( )
如图,把△ABC纸片沿DE折叠,当点A落在四边形BCED内部时,∠B+∠C可由∠1,∠2表示为( )
第一页
上一页
80
81
82
83
84
下一页
最后一页
985160
985161
985162
985163
985164
985165
985166
985167
985168
985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