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如图,过原点的直线分别交双曲线
y=
4
x
,y=
9
x
于第一象限内的点A、B,过A作y轴的平行线交
y=
9
x
于点C,作CD⊥y轴于D,连BC、BD,则△BCD的面积为
3
2
3
2
.
已知点A、B分别是x轴、y轴上的动点,点C、D是某函数图象上的点,当四边形ABCD(A、B、C、D各点依次排列)为正方形时,称这个正方形为此函数图象的伴侣正方形.如图,正方形ABCD是反比例函数y=
2
x
图象上的其中一个伴侣正方形.则这个伴侣正方形的边长是
2
2
.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半径为5的⊙M与x轴交于A、B两点,且AB=8,与y轴切于点C,若双曲线
y=
k
x
正好经过AB的垂直平分线与⊙M的交点P,则k=
40
40
.
如图,点P为x轴正半轴上的一个点,过点P作x轴轴的垂线,交函数
y=
1
x
的图象于点A,交函数
y=
4
x
的图象于点B,过点B作x轴的平行线,交
y=
1
x
于点c,边接AC.
(1)当点P的坐标为(1,0)时,求△ABC的面积;
(2)当点P的坐标为(1,0)时,在y轴上是否存在一点Q,使A、O、Q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QAO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Q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3)请你连接OA和OC.当点P的坐标为(t,0)时,△OAC的面积是否随t的值的变化而变化?请说明理由.
如图,已知点A的坐标为(
3
,3),AB⊥x轴,垂足为B,连接OA,反比例函数
y=
3
x
的图象与线段OA、AB分别交于点C、D.若以点C为圆心,CA的k倍的长为半径作圆,该圆与x轴相切,则k的值为
3+
3
4
3+
3
4
.
一次函数y=-2x+6的图象与x轴、y轴分别相交于点A、B,点P在线段AB上,OP(O是坐标原点)将△OAB分成面积为1:2的两部分,则过点P的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
y=
4
x
y=
4
x
.
如图,直线y=-x-1,交两坐标轴于A、B两点,平移线段AB到CD,使两点都落在反比例函数y=
k
x
(x>0)的图象上,DM⊥y轴于点M,DN⊥x轴于点N,则DM-DN=
1
1
.
(2013·资阳)如图,已知直线l分别与x轴、y轴交于A,B两点,与双曲线y=
a
x
(a≠0,x>0)分别交于D、E两点.
(1)若点D的坐标为(4,1),点E的坐标为(1,4):
①分别求出直线l与双曲线的解析式;
②若将直线l向下平移m(m>0)个单位,当m为何值时,直线l与双曲线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2)假设点A的坐标为(a,0),点B的坐标为(0,b),点D为线段AB的n等分点,请直接写出b的值.
(2013·义乌市)如图1所示,已知y=
6
x
(x>0)图象上一点P,PA⊥x轴于点A(a,0),点B坐标为(0,b)(b>0),动点M是y轴正半轴上B点上方的点,动点N在射线AP上,过点B作AB的垂线,交射线AP于点D,交直线MN于点Q连接AQ,取AQ的中点为C.
(1)如图2,连接BP,求△PAB的面积;
(2)当点Q在线段BD上时,若四边形BQNC是菱形,面积为2
3
,求此时P点的坐标;
(3)当点Q在射线BD上时,且a=3,b=1,若以点B,C,N,Q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求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周长.
(2013·雅安)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
m
x
(m≠0)的图象交于A、B两点,与x轴交于C点,点A的坐标为(n,6),点C的坐标为(-2,0),且tan∠ACO=2.
(1)求该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求点B的坐标;
(3)在x轴上求点E,使△ACE为直角三角形.(直接写出点E的坐标)
第一页
上一页
59
60
61
62
63
下一页
最后一页
107502
107504
107506
107508
107510
107513
107515
107517
107519
107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