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如图,⊙M与y轴的正半轴相切于点C,与x轴交于A(x
1
,0)、B(x
2
,0)两点,
且x
2
>x
1
>0,抛物线y=
1
2
(x
2
-5x+2m)经过A、B、C三点.
(1)求m的值;
(2)求sin∠AMB的值;
(3)在图中的曲线上是否存在点P,使以P、A、C为顶点的三角形与△COA相似?若存在,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已知二次函数y=x
2
+2mx-n
2
.
(1)若此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1,1),且记m,n+4两数中较大者为P,试求P的最小值;
(2)若m、n变化时,这些函数的图象是不同的抛物线,如果每条抛物线与坐标轴都有三个不同的交点,则过这三个交点作圆,证明:这些圆都经过同一定点,并求出该定点的坐标.
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点A(-1,0)、点B(4,0),以AB为直径的半圆交y轴正半轴于点C.
(1)求点C的坐标;
(2)求过A、B、C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
(3)在(2)的条件下,若在抛物线上有一点D,使四边形BOCD为直角梯形,求直线BD的解析式.
已知抛物线y=2x
2
-4mx+m
2
(1)求证:当m为非零实数时,抛物线与x轴总有两个不同的交点;
(2)若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为A、B,顶点为C,且S
△ABC
=4
2
,求m的值.
如图,已知抛物线C:y=x
2
-2x+4和直线l:y=-2x+8.直线y=kx(k>0)与抛物线C交于两个不同的点A、B,与直
线l交于点P,
分别过A、B、P作x轴的垂线,设垂足分别为A
1
,B
1
,P
1
.
(1)证明:
1
O
A
1
+
1
O
B
1
=
2
O
P
1
;
(2)是否存在实数k,使A
1
A+B
1
B=8?如果存在,求出此时k的值;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M与y轴相切于点C,与x轴交于A(x
1
,0),B(x
2
,0)两点,其中x
1
,x
2
是方程x
2
-10x+16=0的两个根,且x
1
<x
2
,连接MC,过A、B、C三点的抛物线的顶点为N.
(1)求过A、B、C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
(2)判断直线NA与⊙M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3)一动点P从点C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沿CM向点M运动,同时,一动点Q从点B出发,沿射线BA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当P运动到M点时,两动点同时停止运动,当时间t为何值时,以Q、O、C为顶点的三角形与△PCO相似?
已知抛物线y=ax
2
+bx+c与直线y=25有公共点,且仅当
-
1
2
<x<
1
3
时抛物线在x轴上方,求a、b、c的取值范围.
如图1,已知开口向上的抛物线C
1
:y=a(x+2)
2
-5的顶点为P,与x轴相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边,如图1所示),且
AB=2
5
.
(1)求a的值;
(2)若直线y=-2x+b与抛物线C
1
只有一个交点,且分别与x、y轴相交于C、D两点,求点P到直线CD的距离;
(3)如图2,点Q是x轴正半轴上一点,将抛物线C
1
绕点Q旋转180°后得到抛物线C
2
.抛物线C
2
的顶点为N,与x轴相交于E、F两点(点E在点F的左边,如图2所示),当以点P、N、F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时,求点Q的坐标.
已知:点A(6,0),B(0,3),线段AB上一点C,过C分别作CD⊥x轴于D,作CE⊥y轴于E,若四边形ODCE为正方形.
(1)求点C的坐标;
(2)若过点C、E的抛物线y=ax
2
+bx+c的顶点落在正方形ODCE内(包括四边形上),求a的取值范围;
(3)在(2)题的抛物线中与直线AB相交于点C和另一点P,若△PEC∽△PBE,求此时抛物线的解析式.
如图,开口向下的抛物线y=ax
2
-8ax+12a与x轴交于A、B两点,抛物线上另有一点C在第一
象限,且使△OCA∽△OBC,
(1)求OC的长及
BC
AC
的值;
(2)设直线BC与y轴交于P点,点C是BP的中点时,求直线BP和抛物线的解析式.
第一页
上一页
21
22
23
24
25
下一页
最后一页
937494
937497
937498
937499
937500
937501
937502
937503
937504
937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