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已知抛物线C:y=x
2
-(m+1)x+1与x轴只有一个交点.
(1)求m的值;
(2)m>0时,抛物线C向下平移n(n>0)个单位后,再作关于y轴的轴对称变换得到抛物线C
1
,并且C
1
过点(n,3),求C
1
的函数关系式;
(3)m<0时,抛物线C的顶点为M,且过点P(-2,y
0
),连接OP,问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Q,使以点Q和O、M、P中任意两点构成的三角形与△OPM的面积相等?如果存在,求出点Q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经过A(-1,0),B(3,0),C(0,-1)三点.
(1)求该抛物线的表达式;
(2)点Q在y轴上,点P在抛物线上,要使以点Q、P、A、B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求所有满足条件的点P的坐标.
如图,抛物线经过A(4,0)、B(1,0)、C(0,-2)三点.
(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
(2)P是第一象限内抛物线上一动点,过P作PM⊥x轴,垂足为M,是否存在P点,使得以A、P、M为顶点的三角形与△OAC相似?若存在,请求出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如图,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2的菱形,点D的坐标是(0,
3
),所以点C为顶点的抛物线恰好经过x轴上A、B两点;
(1)直接写出A、B、C三点的坐标;
(2)求过A、B、C三点的抛物线的关系式;
(3)将上述抛物线沿其对称轴向上平移
4
3
4
3
个单位后恰好经过D点.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1,
3
),点B的坐标(-2,0),点O为原点.
(1)求过点A,O,B的抛物线解析式;
(2)在x轴上找一点C,使△ABC为直角三角形,请直接写出满足条件的点C的坐标;
(3)将原点O绕点B逆时针旋转120°后得点O′,判断点O′是否在抛物线上,请说明理由;
(4)在x轴下方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P,过点P作x轴的垂线,交直线AB于点E,线段OE把△AOB分成两个三角形,使其中一个三角形面积与四边形BPOE面积比为2:3,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已知抛物线y=x
2
-4x+3与x轴交于两点A、B(A在B左侧),与y轴交于点C.
(1)对于任意实数m,点M(m,-3)是否在该抛物线上?请说明理由;
(2)求∠ABC的度数;
(3)若点P在抛物线上,且使得△PBC是以BC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试求出点P的坐标.
抛物线y=ax
2
+bx+c (a≠0)过点A(1,-3),B(3,-3),C(-1,5),顶点为M点.
(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和顶点M.
(2)试判断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POM=90?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若存在,求出P点的坐标.
(2013·宜昌模拟)抛物线y=ax
2
+bx+c中,b,c是非零常数,无论a为何值(0除外),其顶点M一定在直线y=kx+1上,这条直线和x轴,y轴分别交于点E,A,且OA=OE.
(1)求k的值;
(2)求证:这条抛物线经过点A;
(3)经过点A的另一条直线y=mx+n和这条抛物线只有一个公共点,经过点M作x轴的平行线和直线y=mx+n交于点B,经过点B作x轴的垂线和这条抛物线交于点C,和直线y=kx+1交于点D,探索CD和BC的数量关系.
(2013·闸北区二模)已知:如图,抛物线y=x
2
-2x+3与y轴交于点A,顶点是点P,过点P作PB⊥x轴于点B.平移该抛物线,使其经过A、B两点.
(1)求平移后抛物线的解析式及其与x轴另一交点C的坐标;
(2)设点D是直线OP上的一个点,如果∠CDP=∠AOP,求出点D的坐标.
(2013·闸北区一模)已知:如图,二次函数
y=
2
3
x
2
-
4
3
x-
16
3
的图象与x轴交于点A、B(点A在点B的左侧),抛物线的顶点为Q,直线QB与y轴交于点E.
(1)求点E的坐标;
(2)在x轴上方找一点C,使以点C、O、B为顶点的三角形与△BOE相似,请直接写出点C的坐标.
第一页
上一页
19
20
21
22
23
下一页
最后一页
937444
937446
937448
937450
937452
937454
937457
937459
937461
937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