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直线y=x-2与坐标轴交于A、B两点,点C在坐标轴上,△ABC为等腰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C最多有
7
7
个.
已知直线y=2x+4与x轴、y轴的交点分别为A、B,y轴上点C的坐标为(0,2),在x轴的正半轴上找一点P,使以P、O、C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OB相似,则点P的坐标为
(1,0)或(4,0)
(1,0)或(4,0)
.
已知直线
y=-
3
3
x+2
与y轴交于点A,与x轴交于点B;若点P是直线AB上的一动点,坐标平面中存在点Q,使以O、B、P、Q为顶点的四边形为菱形,则点Q的坐标是
(
3
,-1),(-3,
3
),(3,-
3
),(
3
,3)
(
3
,-1),(-3,
3
),(3,-
3
),(
3
,3)
.
如图,正三角形A
1
OB
1
,正三角形A
2
B
1
B
2
,正三角形A
3
B
2
B
3
…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放置.点A
1
,A
2
,A
3
,…和点B
1
,B
2
,B
3
…分别在直线
y=
3
3
x+1
和x轴上.那么点A
n
的纵坐标是
3
2
×2
n-1
3
2
×2
n-1
.
当k取不同整数时,经过第一、二、四象限的所有直线y=(2k-1)x+k+2与坐标轴在第一象限围成一个多边形,这个多边形的面积等于
11
6
11
6
.
点B与点A(-1,1)关于原点O对称,P是动点,且P点在x
2
+3y
2
=4(x≠±1)的图象上,设直线AP和BP分别与直线x=3交于点M,N,则存在点P使得△PAB与△PMN的面积相等,那么点P的坐标为
(
5
3
,±
33
9
)
(
5
3
,±
33
9
)
.
如图,矩形ABCO的对角线AC、OB交于点A
1
,直线AC的解析式为
y=
3
3
x+2
,过点A
1
作A
1
O
1
⊥OC于O
1
,过点A
1
作A
1
B
1
⊥BC于B
1
,得到第二个矩形A
1
B
1
CO
1
,A
1
C、O
1
B
1
交于点A
2
,过点A
2
作A
2
O
2
⊥OC于O
2
,过点A
2
作A
2
B
2
⊥BC于B
2
,得到第三个矩形A
2
B
2
CO
2
,…,依此类推,这样作的第n个矩形对角线交点A
n
的坐标为
((
1
2
)
n-1
·
3
-2
3
,(
1
2
)
n-1
)
((
1
2
)
n-1
·
3
-2
3
,(
1
2
)
n-1
)
.
如图,已知直线
y=
3
4
x-3
交x轴、y轴于点A、B,⊙P的圆心从原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x轴正方向移动,移动时间为t(s),半径为
t
2
,则t=
24
11
或24
24
11
或24
s时⊙P与直线AB相切.
如图矩形ABCD由2012个全等的边长为
2
3
的正方形并列组成,以AB、AD所在边的直线分别为x 轴、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在矩形ABCD中,点E、H、F、G分别在边AB、BC、CD、DA上,EF、GH交于点O,∠FOH=90°,EF=4.当AG=1,则直线GH的解析式为
y=
3
3
x+1
y=
3
3
x+1
.
如图,正方形ABCD、正方形A
1
B
1
C
1
D
1
、正方形A
2
B
2
C
2
D
2
均位于第一象限内,它们的边平行于x轴或y轴,其中点A、A
1
、A
2
在直线OM上,点C、C
1
、C
2
在直线ON上,O为坐标原点,已知点A的坐标为(3,3),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若
正方形A
2
B
2
C
2
D
2
的边长为2011,则点B
2
的坐标为
(4022,6033)
(4022,6033)
.
第一页
上一页
5
6
7
8
9
下一页
最后一页
1023056
1023057
1023058
1023060
1023061
1023062
1023063
1023064
1023065
1023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