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己知,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BC的对角线AC所在直线的解析式为y=-
3
3
+1.
(1)求线段AC的长和∠ACO的度数;
(2)动点P从点C开始在线段CO上以每秒
3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O移动,动点Q从点O开始在线段OA上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A移动,(P、Q两点同时开始移动)设P、Q移动的时间为t秒.
①设△BPQ的面积为S,求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当t为何值时,S有最小值;
②是否存在这样的时刻t,使得△OPQ与△BCP相似,并说明理由;
(3)在坐标平面内存在这样的点M,使得△MAC为等腰三角形且底角为30°,写出所有符合要求的点M的坐标.
已知:如图,抛物线y=
1
3
x
2
-bx-3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C点,线段AB的垂
直平分线交抛物线于N点,且点N到x轴的距离为4,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过A、B、C三点的⊙M交y轴于另一点D,连接DM并延长交⊙M于点E,过E点的⊙M的切线分别交x轴,y轴于点F、G,求直线FG的解析式;
(3)在(2)的条件下,设P为弧CBD上的动点(P不与C、D重合),连接PA交y轴于点H,给出以下两个结论:①AH·AP为定值;②
AH
AP
为定值,其中只有一个结论正确,请判断正确的结论,并求出其值.
如图平行四边形OABC,A点坐标为(2,0)抛物线y=ax
2
+bx+4经过点A、B、C三点,交y轴于D.
(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
(2)P是抛物线上一点且△OBP≌△ODP,求P点坐标;
(3)直线MN∥x轴,交抛物线于N,交y轴负半轴于M,连线段BN、AM,BN交OD于E,得AM∥BN,求线段MN的长.
如左图,抛物线y=x
2
的顶点为P,A、B是抛物线上两点,AB∥x轴,四边形ABCD为矩形,CD边经过点P,AB=2AD.
(1)求矩形ABCD的面积;
(2)如图,若将抛物线“y=x
2
”,改为抛物线“y=x
2
+bx+c”,其他条件不变,请猜想矩形ABCD的面积;
(3)若将抛物线“y=x
2
+bx+c”改为抛物线“y=ax
2
+bx+c”,其他条件不变,请猜想矩形ABCD的面积(用a、b、c表示,并直接写出答案).
已知二次函数y=x
2
+bx+c的图象经过A(-1,0)和B(3,0)两点,且交y轴于点C.
(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在图中画出这个二次函数的图象;
(3)过点C作CD∥x轴交抛物线于点D,点M为此抛物线的顶点,试确定△MCD的形状.(写出理由)
如图,抛物线y=x
2
-2x+c的顶点A在直线l:y=x-5上.
(1)求抛物线顶点A的坐标及c的值;
(2)设抛物线与y轴交于点B,与x轴交于点C、D(C点在D点的左侧),试判断△ABD的形状.
如图1,已知直线y=kx与抛物线
y=-
4
27
x
2
+
22
3
交于点A(3,6).
(1)求k的值;
(2)点P为抛物线第一象限内的动点,过点P作直线PM,交x轴于点M(点M、O不重合),交直线OA于点Q,再过点Q作直线PM的垂线,交y轴于点N.试探究:线段QM与线段QN的长度之比是否为定值?如果是,求出这个定值;如果不是,说明理由;
(3)如图2,若点B为抛物线上对称轴右侧的点,点E在线段OA上(与点O、A不重合),点D(m,0)是x轴正半轴上的动点,且满足∠BAE=∠BED=∠AOD.继续探究:m在什么范围时,符合条件的E点的个数分别是1个、2个?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0,2),B(1,0)将△AOB绕点B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DEB.以A为顶点的抛物线经过点E.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在Y轴右侧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以点P、O、E、D为顶点的四边形是梯形?若存在,请写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设△DEB的外心为M,将抛物线沿X轴正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右平移,直接写
出M在抛物线内部(指抛物线与X轴所围成的部分)时t的取值范围.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给定以下五点A(-2,0)、B(1,0)、C(4,0)、D(-2,6)、E(0,-6),从五点中选取三点,使经过这三点的抛物线满足以平行于y轴的直线为对称轴.我们约定:把过三点A、E、B的抛物线表示为抛物线AEB(如图所示).
(1)问符合条件的抛物线还有哪几条?不求解析式,请用约定的方法一一表示出来.
(2)在(1)中是否存在这样的一条抛物线,它与余下的两点所确定的直线不相交?如果存在,试求出抛物线及直线的解析式;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
已知二次函数y=ax
2
+bx+c的图象过点(2,0)且与直线
y=-
3
4
x+3
相交于B、C两点,点B在x轴上,点C在y轴上.
(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如果P(x,y)是线段BC上的动点,O为坐标原点,试求△POA的面积S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是否存在这样的点P,使PO=AO?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第一页
上一页
121
122
123
124
125
下一页
最后一页
167943
167946
167948
167950
167952
167954
167955
167958
167960
167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