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如图,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EFGH的边长分别为
2
2
和
2
,对角线BD、FH都在直线l上.O
1
、O
2
分别是正方形的中心,线段O
1
O
2
的长叫做两个正方形的中心距.当中心O
2
在直线l上平移时,正方形EFGH也随之平移,在平移时正方形EFGH的形状、大小没有改变.
(1)当中心O
2
在直线l上平移到两个正方形只有一个公共点时,中心距O
1
O
2
等于多少?
(2)随着中心O
2
在直线l上的平移,两个正方形的公共点的个数还有哪些变化?并求出相对应的中心距的值或取值范围(不必写计算过程).
如图:点E、D分别是正三角形、四边形、正五边形中以C点为顶点的相邻两边上的点,点BE=CD,且BD交AE于P点.
(1)分别求图中∠APD的度数,并证明其中的一种.
(2)你能把结论推广到正n边形吗?(直接写答案).
已知: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为BC中点,F为CD上一点,AE平分∠BAF.
求证:AF=CF+AB.
如图,正方形ABCD中,E、F为BC,CD的上点且∠EAF=45°,求证:EF=BE+DF.
如图,有一块面积为4的正方形ABCD,M、N分别为AD、BC边上的中点,将C点折至MN上,落在P点位置,折痕为BQ,连接PQ、PC.
(1)试判断△PB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求PM的长.
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E、F是AD延长线上的点,且DE=DC,DF=BD,求证:DH=GH.
如图,直线MN不与正方形的边相交且经过正方形ABCD的顶点D,AM⊥MN于M,CN
⊥MN于N,BR⊥MN于R.
(1)求证:△ADM≌△DCN:
(2)求证:MN=AM+CN;
(3)试猜想BR与MN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已知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M、N分别是边BC,CD上的动点.
(1)如图①,设O是正方形ABCD对角线的交点,若OM⊥ON,求证:BM=CN,
(2)在(1)的条件下,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cm,求四边形MONC的面积;
(3)如图②,若∠MAN=45°试说明△MCN的周长等于正方形ABCD周长的一半.
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是a,△AEF是等边三角形,点E在BC上,点F在CD上
(1)求证:△ABE≌△ADF;
(2)求等边△AEF的边长.
在正方形ABCD的边AB上任取一点E,作EF⊥AB交BD于点F,取FD的中点G,连接EG、CG.
(1)如图1,则线段EG和CG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
(2)将△BEF绕点B逆时针旋转90°,如图2;将△BEF绕点B逆时针旋转180°,如图3,则(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如果成立请选择三图中任一图加以证明;如果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第一页
上一页
187
188
189
190
191
下一页
最后一页
118315
118317
118319
118321
118323
118325
118327
118329
118331
118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