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如图,直线y=kx+2k(k≠0)与x轴交于点B,与反比例函数y=(m+5)x
2m+1
的图象交于点A、C,其中点A在第一象限,点C在第三象限.
(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求B点的坐标;
(3)若△AOB的面积是2,求k的值.
如图,反比例函数
y=
k
x
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上有点A、B,已知点A(3m,m)、点B(n,n+1)(其中m>0,n>0),OA=
2
10
.
(1)求A、B点的坐标及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2)如果M为x轴上一点,N为y轴上一点,以A、B、M、N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请直接写出符合条件的M、N点的坐标,并画出相应的平行四边形.
已知x
1
=1是方程x
2
+mx+5=0的一个根,另一根为x
2
,又已知反比例函数
y=
k
x
(k≠0)
的图象经过点(x
2
,m),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等腰Rt△AOB的斜边OB在x轴上,直线y=3x-4经过等腰Rt△AOB直角顶点A,交y轴于C点,双曲线y=
k
x
(x>0)也恰好经过点A.
(1)求k的值;
(2)如图2,过点O作OD⊥AC于D,求CD
2
-AD
2
的值;
(3)如图3,将△AOB绕点A逆时针旋转,射线AO交x轴正半轴于点P,射线AB交(1)中双曲线上于点Q,△PAQ能否成为以A为直角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若能,求点P,Q的坐标;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已知反比例函数
y=
k
4x
和一次函数y=2x-1,其中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a,b),(a+2,b+k)两点.
(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如图,已知点A在第一象限,且同时在上述两函数的图象上.求点A的坐标.
(3)利用(2)的结果,问在x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AOP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把符合条件的P点坐标直接写出来;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如图,直线y
1
=x+m分别与x轴、y轴交于A、B,与双曲线
y
2
=
k
x
(x<0)
的图象相交于C、D,其中C(-1,2)
(1)求一次函数解析式;
(2)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3)若D的坐标为(-2,1),求△OCD的面积;
(4)若D的坐标为(-2,1),利用图象直接写出当y
1
>y
2
时x的取值范围.
如图,一次函数y=kx+2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
y=
m
x
的图象交于点P,点P在第一象限.PA⊥x轴于
点A,PB⊥y轴于点B.一次函数的图象分别交x轴、y轴于点C、D,且S
△PBD
=4,
OC
OA
=
1
2
.
(1)求点D的坐标;
(2)求k、m的值.
已知双曲线y=
k
x
(k>0),过点M(m,m)(m>
k
)作MA⊥x轴,MB⊥y轴,垂足分别是A和B,MA、MB分别交双曲线y=
k
x
(k>0)于点E、F.
(1)若k=2,m=3,求直线EF的解析式;
(2)O为坐标原点,连接OF,若∠BOF=22.5°,多边形BOAEF的面积是2,求k值.
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矩形ABCD的边BC在x轴上,点B、D的坐标分别为B(1,0),D(3,3).
(1)直接写出点C的坐标;
(2)若反比例函数
y=
k
x
的图象经过直线AC上的点E,且点E的坐标为(2,m),求m的值及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3)若(2)中的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CD相交于点F,连接EF,在线段AB上(端点除外)找一点P,使得S
△PEF
=S
△CEF
,并求出点P的坐标.
如图,P
1
是反比例函数y=
k
x
(k>0)在第一象限图象上的一点,已知△P
1
O A
1
为等边三角形,点A
1
的坐标为(2,0).
(1)直接写出点P
1
的坐标;
(2)求此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3)若△P
2
A
1
A
2
为等边三角形,求点A
2
的坐标.
第一页
上一页
299
300
301
302
303
下一页
最后一页
1157675
1157677
1157680
1157681
1157683
1157685
1157687
1157689
1157691
1157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