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如图,矩形OABC的两边在坐标轴上,点B的坐标为(2,4),点M是矩形对角线的交点,双曲线y=
k
x
过点M,双曲线与AB交于N,则AN:NB=
1:3
1:3
.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为正比例函数y=kx(k>0)与反比例函数y=
m
x
(m≠0)的交点,过点A作AC平行于x轴,过点B作BC平行于y轴,AC与y轴交于点M,BC与x轴交于点N,若∠BAC=60°,A
B=4,
(1)求k与m的值;
(2)将一把三角尺的直角顶点放在原点O处,绕着点O旋转三角尺,三角尺的两直角边分别交射线CA、射线BC于点P、Q,设点P的横坐标为x,PQ的长为L,当点p在边AC上运动时,求L与x的函数关系式;
(3)当△PQC的面积为
3
2
时,求点P的坐标.
如图,已知A(-3,0),B(0,-4).点P为双曲线
y=
k
x
(x>0,k>0)
上的任
意一点,过点P作PC⊥x轴于点C,PO⊥y轴于点D.
(1)当四边形ABCD为菱形时,求双曲线的解析式;
(2)若点p为直线
y=
3
4
x
与(1)所求的双曲线的交点,试判定此时四边形ABCD的形状,并加以证明.
已知:如图,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都经过点P(2,3),点D是正比例函数图象上的一点,过点D分别作x轴、y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点C和点Q,DC、DQ分别交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于点F和点A,过点A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B,AB交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于点E.
(1)当点D的纵坐标为9时,求:点E、F的坐标.
(2)当点D在线段OP的延长线上运动时,试猜想AE与DF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如图1,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点A在y轴上,点B在x轴上,且OA=4,OB=2,反比例函数
y=
k
x
(k≠0)
在第一象限的图象经过正方形的顶点C.
(1)求点C的坐标和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
(2)如图2,将正方形ABCD沿x轴向右平移
3
3
个单位长度时,点A恰好落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
(3)在(2)的情况下,连结AO并延长它,交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于点Q,点P是x轴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O、B重合),
①当点P的坐标为多少时,四边形ABQP是矩形?请说明理由.
②过点A作AF⊥x轴于点F,问:当点P的坐标为多少时,△PAF与△OAF相似?(直接写出答案)
已知正方形OABC的面积为4,点O是坐标原点,点A在x轴上,点C在y轴上,点B在函数
y=
k
x
(x>0,k>0)
的图象上,点P(m,n)是函数
y=
k
x
(x>0,k>0)
的图象上任意一点.过点P分别作x轴、y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E、F.若设矩形OEPF和正方形OABC不重合部分的面积为S.
(1)求B点的坐标和k的值;
(2)当
S=
8
3
时,求点P的坐标;
(3)写出S关于m的函数关系式.
已知:如图所示,正比例函数y=ax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
k
x
的图象交于点A(3,2).
(1)试确定上述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2)M(m,n)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一动点,其中0<m<3,过点M作直线MB∥x轴,交y轴于点B;过点A作直线AC∥y轴交x轴于点C,交直线MB于点D.当四边形OADM的面积为6时,求M点坐标.
如图,正方形OABC的面积为16,点O为坐标原点,点B在函数y=
k
x
(k>0,x>0)的图象上,点P(m,n)是函数y=
k
x
(k>0,x>0)的图象上任意一点,过点P分别作x轴、y轴
的垂线,垂足分别为E、F,并设矩形OEPF和正方形OABC不重合部分的面积为S.(提示:考虑点P在点B的左侧或右侧两种情况)
(1)求B点坐标和k的值;
(2)当S=8时,求点P的坐标;
(3)写出S与m的函数关系式.
在直角坐标系中,函数
y=
k
x
(x>0,k为常数)的图象经过A(4,1),点B(a,b)(0<a<4)是双
曲线上的一动点,过A作AC⊥y轴于C,点D是坐标系中的另一点.
(1)求双曲线的解析式;
(2)当四边形ABCD为菱形时,试求B、D的坐标;
(3)若以A、B、C、D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12,那么对角线最长可达多少?
如图,反比例函数
y=
k
x
(k≠0)的图象经过点(-3,1),并与直线
y=-
2
3
x+m
交于A(x
1
,y
1
)、B(x
2
,y
2
)两点,并且x
1
、x
2
满足
1
x
1
+
1
x
2
+
1
3
=0
.
(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求m的值及△AOB的面积.
第一页
上一页
56
57
58
59
60
下一页
最后一页
1070110
1070113
1070115
1070117
1070118
1070121
1070123
1070125
1070127
107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