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如图,在Rt△ABC中,∠C=90°,AC=
3
3
,BC=9,点Q是边AC上的动点(点Q不与点A、C重合),过点Q作QR∥AB,交边BC于点R,再把△QCR沿着动直线QR翻折得到△QPR,设AQ=x.
(1)求∠PRQ的大小;
(2)当点P落在斜边AB上时,求x的值;
(3)当点P落在Rt△ABC外部时,PR与AB相交于点E,如果BE=y,请直接写出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及定义域.
已知在如图4×4的方格中,有一个格点三角形ABC(三个顶点均在格点上),其中AB=
5
,BC=
2
2
,AC=
17
.
(1)请你在方格中画出该三角形;
(2)求△ABC的面积;
(3)求△ABC中AC边上的高的长(结果保留根号).
善于归纳和总结的小明发现,“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是初中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被广泛地应用在数学学习和解决问题中.在某堂数学课中,老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已知某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和4,请求出第三边.”同学们经过片刻思考后,有的同学回答是5,有的同学回答是
7
,还有的同学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如果你是小明,你的意见如何?请说明你的理由.
如图为7×7的网格(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按下列要求画图:
(1)画出一个格点△ABC(顶点都在网格格点上的三角形称格点三角形),使AB=5,AC=
17
,BC=4
2
;
(2)求出点A到边BC的距离.
正方形网格中,小格的顶点叫做格点,以格点为顶点的三角形叫做格点三角形.下图1中的正方形网格中△ABC是格点三角形,小正方形网格的边长为1(单位长度).
(1)△ABC的面积是
5
5
(平方单位);
(2)在图2所示的正方形网格中作出格点△A′B′C′和△A″B″C″,使△A′B′C′∽△ABC,△A″B″C″∽△ABC,且AB、A′B′、A″B″中任意两条线段的长度都不相等;
(3)在所有与△ABC相似的格点三角形中,是否存在面积为3(平方单位)的格点三角形?如果存在,请在图3中作出,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是3cm和4cm,则斜边上的高线长是
12
5
cm
12
5
cm
.
如图,在△ABC中,∠BAC=90°,AB=9,AC=12,AD⊥BC,垂足为D.
(1)求BC的长;(2)求BD的长.
如图所示,正方形网格中的每个小正方形边长都是1,画出一个周长为5
+3
5
三角形,且使它的每个顶点都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判断你所画三角形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如图,△ABD、△CBD都是等边三角形,DE、BF分别是△ABD的两条高,DE、BF交于点G.
(1)求∠BGD的度数;
(2)连接CG,①求证:BG+DG=CG;②求
AB
CG
的值.
如图,△ABC中,∠B=∠C,AD是BC上的高,AB=17,BC=16.
(1)求△ABC的面积;(2)求点B到边AC的距离.
第一页
上一页
70
71
72
73
74
下一页
最后一页
576493
576494
576495
576496
576497
576498
576499
576500
576501
576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