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根据指令[S,Q],(S≥0,0<Q<180°),机器人在平面上能完成下列动作:先原地
逆时针旋转角度Q,再朝其面对的方向沿直线行走距离S.现在机器人在直角坐标系的坐标原点,且面对x轴正方向.
问:(1)若给机器人下了一个指令[
2
,45°
2
,45°
],机器人移动到点A(1,1);
(2)若机器人在A点的位置,给机器人下达[2
2
,90°]的指令后,机器人移动到点B(
-1,3
-1,3
);
(3)若机器人从B点出发,移动到x轴上一点P,再继续移动到A点,要使移动的距离最短,求P点坐标.
如图,三角形A′B′C′是由三角形ABC经过某种变换后得到的图形.
①分别写出点A与点A′,点B与点B′,点C与点C′的坐标,从中你发现了什么特征?请你用文字语言表达出来.
②根据你发现的特征,解答下列问题:若三角形ABC内有一点P(2a+5,1-3b)经过变换后,在三角形A′B′C′内的对称坐标为P'(b-3,3+a),求关于x的方程
bx+3
2
-
2+ax
3
=1
的解.
已知,如图所示,矩形O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各顶点分别为O(0,0),A(0,6),B(8,6),C(8,0).点D(0,3)在OA上,点E(4,0)在OC上,连接DE,将△DOE绕O点逆时针旋转,旋转角为α(0°<α<360°),得到△D′OE′,连接AD′,当∠AD′O=90°时,
(1)旋转角α等于
60或300
60或300
度;
(2)求D′、E′的坐标.
阅读材料:
如图(一),在已建立直角坐标系的方格纸中,图形①的顶点为A、B、C,要将它变换到图④(变换过程中图形的顶点必须在格点上,且不能超出方格纸的边界).
例如:将图形①作如下变换(如图二).
第一步:平移,使点C(6,6)移至点(4,3),得图②;
第二步:旋转,绕着点(4,3)旋转180°,得图③;
第三步:平移,使点(4,3)移至点O(0,0),得图④.
则图形①被变换到了图④.
解决问题:
(1)在上述变化过程中A点的坐标依次为:
(4,6)→(
2
2
,
3
3
)→(
6
6
,
3
3
)→(
2
2
,
0
0
)
(2)如图(三),仿照例题格式,在直角坐标系的方格纸中将△DEF经过平移、旋转、翻折等变换得到△OPQ.(写出变换步骤,并画出相应的图形)
在直角坐标系中,点P的坐标为(4,3),将OP绕原点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OP′,求P′的坐标和P P′的长度.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1,
3
),将线段OA绕原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60°后得到点B.过点A画AC⊥OB,垂足为C,则△AOC的面积是
3
2
3
2
.
把点A(3,2)绕坐标原点O顺时针旋转90°后,得到与之对应的点A
1
,则点A
1
的坐标是
(2,-3)
(2,-3)
.
己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的三个点O(0,0)、A(-2,2)、B(-2,0),将△ABO绕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35°,则点A,B的对应点A
1
,B
1
的坐标分别是A
1
(
2
2
2
2
,
0
0
),B
1
(
2
2
,
2
2
).
如图,已知反比例函数y=
k
x
的图象经过点A(-1,3),若在x轴上存在点B,使得线段BA绕点B逆时针旋转90°后,点A仍落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则B点的坐标为
(1-
7
,0)或(2,0)
(1-
7
,0)或(2,0)
.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P
0
的坐标为(1,0),将点P
0
绕原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45°得到P
1
,延长0P
1
到点P
2
,使0P
2
=20P
1
;再将点P
2
绕着原点0按逆时针方向旋转45°得到点P
3
,延长OP
3
到点P
4
,使0P
4
=2OP
3
…如此继续下去,则点P
2008
的坐标是
(-2
1004
,0)
(-2
1004
,0)
.
第一页
上一页
62
63
64
65
66
下一页
最后一页
145886
145889
145891
145893
145896
145898
145900
145902
145905
145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