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如图,等腰梯形ABCD中,AD=2,BC=6,高DF=2,则腰长DC=
2
2
2
2
.
如图,已知等腰梯形的一个底角是60°,它的两底分别是6cm,16cm,则等腰梯形的周长是
42cm
42cm
,面积是
55
3
c
m
2
55
3
c
m
2
.
在△ABC中,沿图示的中位线DE剪一刀,拼成如图1所示的平行四边形BCFD.请仿上述方法,按要求完成下列操作设计,并在规定位置画出图示:
(1)在△ABC中,若∠C=90°,沿着中位线剪一刀,可拼成矩形或等腰梯形,请将拼成的图形画在图2位置(只需画一个);
(2)在△ABC中,若AB=2BC,沿着中位线剪一刀,可拼成菱形,并将拼成的图形画在图3位置;
(3)在△ABC中,需增加条件
∠C=90°,AC=2BC
∠C=90°,AC=2BC
,沿着中位线剪一刀,拼成正方形,并将拼成的图形和符合条件的三角形一同画在图4位置;
(4)在△ABC中,若沿着某条线剪一刀,能拼成等腰梯形,请将拼成的图形画在图5位置(保留寻求剪裁线的痕迹).
如图,四边形ABCD为矩形,四边形ABDE为等腰梯形,AE∥BD,那么△BED与△BCD全等吗?为什么?
已知: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AB∥CD,AD=BC,点E,F分别在AD,BC上,且DE=CF.
试说明:AF=BE.
如图,已知等腰梯形ABCD中,AD∥BC,AD=2,BC=5,∠B=60°,求梯形ABCD的周长.
如图,已知在梯形ABCD中,AD∥BC,AB=CD,BC=8,∠B=60°,点M是边BC的中点,点E、F分别是边AB、CD上的两个动点(点E与点A、B不重合,点F与点C、D不重合),且∠EMF=120°.
(1)求证:ME=MF;
(2)试判断当点E、F分别在边AB、CD上移动时,五边形AEMFD的面积的大小是否会改变,请证明你的结论;
(3)如果点E、F恰好是边AB、CD的中点,求边AD的长.
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AB∥CD,AB=8cm,CD=4cm,AD=BC=
13
cm,点P从点A出发,以2cm/s的速度沿AB向终点B运动;点Q从点C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CD向终点D运动.如果P、Q同时出发.运动时间为t秒(0≤t≤4).
(1)当四边形APQD为平行四边形时,求t的值;
(2)当PQ将梯形ABCD分成两个直角梯形时,求t的值;
(3)当△ADP为直角三角形时,求t的值.
当x=6时,反比例函数y=
k
x
和一次函数
y=
3
2
x-7
的值相等.
(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若等腰梯形ABCD的顶点A和B(n,-1)在这个一次函数的图象上,顶点C和D(2,m)在这个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且BC∥AD∥y轴,求等腰梯形ABCD的面积.
如图,E是等腰梯形ABCD底边AB上的中点,求证:DE=CE.
第一页
上一页
31
32
33
34
35
下一页
最后一页
120070
120072
120076
120078
120080
120082
120084
120086
120088
120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