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四边形ABCD中,AD>BC,E、F分别是AB、CD的中点,AD、BC的延长线分别与EF的延长线交于H、G,则∠AHE
<
<
∠BGE(填“>”或“=”或“<”号)
在△ABC中,∠BAC的角平分线AN⊥BN,M是BC的中点,已知AB=10,BC=22,则MN=
6
6
.
(2012·湘西州)如图,在Rt△ABC中,∠C=90°,∠B=60°,AB=8cm,E、F分别为边AC、AB的中点.
(1)求∠A的度数;
(2)求EF的长.
(2012·贵阳)已知一次函数y=
2
3
x+2的图象分别与坐标轴相交于A、B两点(如图所示),与反比例函数y=
k
x
(x>0)的图象相交于C点.
(1)写出A、B两点的坐标;
(2)作CD⊥x轴,垂足为D,如果OB是△ACD的中位线,求反比例函数y=
k
x
(x>0)的关系式.
(2007·江苏)如图,已知AD与BC相交于E,∠1=∠2=∠3,BD=CD,∠ADB=90°,CH⊥AB于H,CH交AD于F.
(1)求证:CD∥AB;
(2)求证:△BDE≌△ACE;
(3)若O为AB中点,求证:OF=
1
2
BE.
(2005·资阳)如图,已知点M、N分别是△ABC的边BC、AC的中点,点P是点A关于点M的对称点,点Q是点B关于点N的对称点,求证:P、C、Q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
(2004·苏州)已知:如图,正△ABC的边长为a,D为AC边上的一个动点,延长AB至E,使BE=CD,连接DE,
交BC于点P.
(1)求证:DP=PE;
(2)若D为AC的中点,求BP的长.
(1999·福州)如图所示,A,B两点被池塘隔开,在A,B外选一点C,连接AC和BC,并分别找出AC和BC的中点M,N,如果测得MN=20m,那么A,B两点间的距离为
40
40
m.
(1997·安徽)课本上,在“三角形内角和”这节开头有这样一段叙述:“在小学里,我们曾像右图那样折叠一个三角形纸片,把三角形的三个角拼在一起,得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结论”.现在我们问:折痕EF是三角形的什么线?为什么这样做可以把三角形拼在一起,试证明.
(2012·广西模拟)你一定玩过跷跷板吧!如图是小明和小刚玩跷跷板的示意图,横板绕它的中点O上下转动,立柱OC与地面垂直.当一方着地时,另一方上升到最高点.
(1)在上下转动横板的过程中,两人上升的最大高度AA′,BB′有何数量关系?为什么?
(2)若立柱OC的高为0.5米,求上升最大高度AA′的值.
第一页
上一页
38
39
40
41
42
下一页
最后一页
112741
112743
112745
112747
112748
112749
112751
112753
112755
112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