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如图,矩形ABCD沿直线MN折叠,使点D落在点B处,点E、F分别是边AD、BC与MN的交点,Q是MM与对角线BD的交点,P是对角线BD上任意一点,PH⊥BE于H,PG⊥AD于G.
(1)不添加辅助线,找出图中的全等三角形;(至少找出两组,不要求证明)
(2)请你猜想PH、PG、AB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有一边长为2的正方形纸片ABCD,先将正方形ABCD对折,设折痕为EF(如图(1));再沿过点D的折痕将角A
反折,使得点A落在EF的H上(如图(2)),折痕交AE于点G,求EG的长度.
如图,将矩形ABCD沿对角线AC对折,使△ABC落在△ACE的位置,且CE与AD相交于点F.
(1)求证:EF=DF;
(2)若AB=
3
,BC=3,求折叠后的重叠部分的面积.
如图,在△ABC中,∠ACB=90°,若把△ABC沿直线DE折叠,使△ADE与△BDE重合.
(1)当∠A=35°时,求∠CBD的度数.
(2)若AC=4,BC=3,求AD的长.
(3)当AB=m(m>0),△ABC 的面积为m+1时,求△BCD的周长.(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
如图,正方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把正方形ABCD分割成四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将它们分别沿正方形ABCD的边翻折,可得到一个面积是原正方形ABCD面积2倍的新正方形EFGH.
请你在图1,图2,图3中完成:将矩形分割成四个三角形,然后将其沿矩形的边翻折,分别得到面积是原矩形面积2倍的三个新的四边形:菱形、矩形、一般的平行四边形.
如图,D、E为△ABC两边AB、AC的中点,将△ABC沿线段DE折叠,使点A落在点F处,若∠B=55°,求∠BDF度数.
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AD是BC边上的中线,点E在AC上,且∠CDE=20°,现将△CDE沿直线DE折叠得到△FDE,连结BF.
(1)填空:∠BAD=
30
30
度;
(2)求∠BFE的度数.
如图,·ABCD中,点E在边AD上,以BE为折痕,将△ABE向上翻折,点A正好落在CD上的点F.
(1)请直接写出两组相等的线段;
(2)若△FDE的周长为9,△FCB的周长为23,求·ABCD的周长.
如图,一张直角三角形纸片ABC,已知∠C=90°,AC=8,BC=6.将该纸片折叠,若折叠后点A与点B重合,折痕DE与边AC交于点D,与边AB交于点E.
(1)求△ABC的面积;
(2)求AB的长;
(3)求折痕DE的长.
如图,把一张矩形纸片ABCD沿对角线BD折叠,使C点落在C′,且BC′与AD交于E点,试判断重叠部分的三角形BED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第一页
上一页
45
46
47
48
49
下一页
最后一页
70262
70264
70266
70268
70270
70272
70274
70276
70278
70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