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将图中的△ABC作如下运动.
(1)沿x轴向左平移2个单位,得到△A′B′C′,不画图直接写出发生变化后的三个顶点的坐标.
(2)以A点为位似中心放大到原来2倍,得到△AB″C″.画出图形并写出发生变化后的三个顶点的坐标.
如图,在12×12的正方形网格中,△TAB的顶点坐标分别为T(1,1)、A(2,3)、B(4,2).以点T(1,1)为位似中心,按比例尺TA′:TA=3:1在位似中心的同侧将△TAB放大为△TA′B′,放大后点A、B的对应点分别为A′、B′,画出△TA′B′,写出点A′、B′坐标.
如图,△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三顶点坐标分别为A(1,2),B(3,3),C(3,1).
(1)先画出△ABC;
(2)画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A
2
B
2
C
2
;
(3)以B为位似中心,在B的下方画出△A
1
BC
1
,使△A
1
BC
1
与△ABC相似且相似比为2:1;
(3)直接写出A
1
与C
1
点的坐标,△A
1
BC
1
的面积.
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ABC的A、B、C三点坐标为A(7,1)、B(8,2)、C(9,0).
(1)试以点P(12,0)为位似中心,将△ABC以1:3的相似比进行放大(要求与△ABC同在P点同一侧);
(2)试写出点B′、C′的坐标:B′
(0,6)
(0,6)
,C′
(3,0)
(3,0)
.
如图,△ABC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 (2,7),B (6,8),C (8,2),
(1)以O点为位似中心,在第三象限内作出△A
1
B
1
C
1
,使△A
1
B
1
C
1
与△ABC的位似比为1:2;画出图形.
(2)分别写出A
1
,B
1
,C
1
的坐标.
(3)如果△ABC内部一点M的坐标为(x,y),写出M的对应点M′的坐标.
如图,在8×8的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ABC的顶点坐标分别为A(
1,2)、B(3,3),C(3,1).
(1)画出△ABC;
(2)画出以点B为位似中心,放大到3倍的位似△DBE.
△OAB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O(0,0),A(2,1),B(1,-1).
(1)根据题意,请你在图中画出△OAB;
(2)画出△OAB关于y轴对称的三角形;
(3)以点O为位似中心,画出与△OAB相似(与图形同向),其相似比为2:1的三角形并分别写出顶点.
如图,图中的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与△A′B′C′是关于点0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它们的顶点都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
(1)画出位似中心点0;
(2)求出△ABC与△A′B′C′的位似比;
(3)画出△ABC以点C为旋转中心,逆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的△A
1
B
1
C,并求出点A所经过的路径长.
如图,已知△ABC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1,2)、B(-3,0)、C(0,0).
(1)请直接写出点A关于x轴对称的点A′的坐标;
(2)以C为位似中心,在x轴下方作△ABC的位似图形△A
1
B
1
C
1
,使放大前后位似比为1:2,请画出图形,并求出△A
1
B
1
C
1
的面积.
如图所示,已知点A(1,2)、B(3,1)、C(4,4)
(1)根据点A、B、C的坐标确定直角坐标系;
(2)作出△ABC的位似图形△A′B′C′,使△ABC与△A′B′C′对应边的比为1:2,位似中心是坐标原点;(在第一象限内作图)
(3)写出点A′、B′、C′的坐标.
第一页
上一页
24
25
26
27
28
下一页
最后一页
173775
173776
173777
173778
173779
173780
173781
173782
173783
173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