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如图,已知P、Q是△ABC的边BC上的两点,BQ=CP,若不增加任何字母与辅助线,要使△ABP≌△ACQ,则还需增加一个条件是
AB=AC
AB=AC
.
如图,CA⊥AB,垂足为点A,AB=12,AC=6,射线BM⊥AB,垂足为点B,一动点E从A点出发以2厘米/秒沿射线AN运动,点D为射线BM上一动点,随着E点运动而运动,且始终保持ED=CB,当点E经过
0,3,9,12
0,3,9,12
秒时,△DEB与△BCA全等.
如图,已知在△ABC和△DEF中,如果AB=DE,BC=EF,只要满足∠
B
B
=∠
DEF
DEF
就可说明△ABC≌△DEF.
如图,AB=AC,AD=AE,则图中全等的三角形的对数共有
3
3
对.
命题:①有一条边相等的两个等边三角形全等;②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③有两边和一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④底边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以上命题正确的有
①②
①②
.(填序号)
如图,AD=BC,请添加一个已知条件:
∠BCA=∠DAC
∠BCA=∠DAC
,使△ABC≌△CDA.
如图,△ABC中,AB=AC,现想利用证三角形全等证明∠B=∠C,若证三角形全等所用的公理是SSS公理,则图中所添加的辅助线应是
AD为△ABC的中线
AD为△ABC的中线
.
如图,AB=AC,要证明△ADB≌△ADC,需添加的条件不能是
∠B=∠C或∠ADB=∠ADC(只填一个即可)
∠B=∠C或∠ADB=∠ADC(只填一个即可)
(只需写其中一种).
如图,△ABC中,AB=AC,∠A=40°.在△ABC所在平面内,除了△ABC外,还有
7
7
个以△ABC的某条边为边且与△ABC全等的三角形.
(2012·河东区二模)如图,点B,C,F,E在同一直线上,∠1=∠2,BC=FE,要使△ABC≌△DEF,还需添加一个条件,这个条件可以
AC=DF或∠A=∠D或∠B=∠E
AC=DF或∠A=∠D或∠B=∠E
(只需写出一个).
第一页
上一页
152
153
154
155
156
下一页
最后一页
1323170
1323174
1323176
1323178
1323180
1323182
1323184
1323186
1323189
1323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