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如图,AD为∠EAF的平分线,AB=AC,点P在AD上,PM⊥BD于M,PN⊥CD于N,求证:PM=PN.
如图,点E、F位于线段AC上,且AB=CD,AB∥CD,BE∥DF.试说明:△ABE与△CDF全等的理由.(请注明理由)
如图,已知:BF⊥AC,CE⊥AB,垂足分别是F、E,BF、CE交于点D.若BD=CD,请问:AD平分∠BAC吗?若AD平分∠BAC,请给出证明;若AD不平分∠BAC,请说明理由.
已知:如图,AB,CD相交于点O,AC∥BD,OC=OD,E,F为AB上两点,且AE=BF.求证:CE=BF.
已知:△ABC为等边三角形,点M是射线BC上任意一点,点N是射线CA上任意一点,且BM=CN,直线BN与AM相交于Q点
(1)观察图中是否有全等三角形?若有,直接写出:
△ABM≌△BCN
△ABM≌△BCN
;(写出一对即可)
(2)求∠BQM的度数.
(1)已知:如图1,在△ABC中,∠A=90°,D为BC中点,E为AB上一点,F为AC上一点,ED⊥DF,连接EF,求证:线段BE、FC、EF总能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
(2)已知:如图2,∠A=120°,D为BC中点,E为AB上一点,F为AC上一点,ED⊥DF,连接EF,请你找出一个条件,使线段BE、FC、EF能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给出证明.
在平面直角坐标中,点A的坐标为(0,6),点B和点C在x轴上(点B在C的左边,点C在原点的右边),作BE⊥AC,垂足为E(E、A不重合),直线BE与y轴交于点D,若BD=AC.
(1)结合题意画出图形,并求出点B的坐标;
(2)设OC=x,△BOD的面积为S,求:S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x的取值范围.
阅读并填空:
如图:根据六年级第二学期学过的用直尺、圆规作线段中点的方法,画出了线段AB的中点C,请说明这种方法正确的理由.
解:连接AE、BE、AF、BF.
在△AEF和△BEF中,
EF=EF(
公共边
公共边
),
AE
AE
=
BE
BE
(画弧时所取的半径相等),
AF
AF
=
BF
BF
(画弧时所取的半径相等).
所以△AEF≌△BEF (
SSS
SSS
).
所以∠AEF=∠BEF (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
又AE=BE,
所以AC=BC (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
即点C是线段AB的中点.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E是CD中点,BE平分∠ABC,BE的延长线与AD的延长线相交于点M,连接AE.
求证:AE⊥BM.
已知:如图,在△ABC中,∠B=∠C.求证:AB=AC.小红和小聪在解答此题时,他们对各自所作的辅助线叙述如下:
小红:“过点A作AD⊥BC于点D”;
小聪:“作BC的垂直平分线AD,垂足为D”.
(1)请你判断小红和小聪的辅助线作法是否正确;
(2)根据正确的辅助线作法,写出证明过程.
第一页
上一页
136
137
138
139
140
下一页
最后一页
1257950
1257952
1257955
1257957
1257959
1257961
1257964
1257965
1257967
1257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