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如图,∠C=∠D,CE=DE.求证:AC=BD.
(阅读理解题)如图所示,CE⊥AB于点E,BD⊥AC于点D,BD,CE交于点O,且AO平分∠BAC.
(1)图中有多少对全等三角形?请一一列举出来(不必说明理由);
(2)小明说:欲证BE=CD,可先证明△AOE≌△AOD得到AE=AD,再证明△ADB≌△AEC得到AB=AC,然后利用等式的性质得到BE=CD,请问他的说法正确吗?如果正确,请按照他的说法写出推导过程,如果不正确,请说明理由;
(3)要得到BE=CD,你还有其他思路吗?若有,请写出推理过程.
如图1,△ABC与△ADE都是以点A为顶点的等腰三角形,且∠BAC=∠DAE,BD⊥AD,ED的延长线交BC于点F,探究线段BF与CF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如果你经过思考后不能找到问题的答案,可选择以下两个问题来完成)
①将△ABC与△ADE改为等边三角形,其他条件不变,如图2.
②将原题改为探究线段BD与EC的数量关系.
已知:如图,BF⊥AC于点F,CE⊥AB于点E,且BD=CD
求证:(1)△BDE≌△CDF;
(2)点D在∠A的平分线上.
如图,AC和BD相交于点O,且AB∥DC,OA=OB.
求证:OC=OD.
已知:如图,C是线段AB的中点,∠A=∠B,∠ACE=∠BCD.
求证:AD=BE.
已知:如图,AB=BC,∠ABC=90°,点E是∠ABC内的一点,且BE⊥CE,AD⊥BE于点D.
求证:AD=BE.
如图,点E、F在线段BC上,BE=CF,∠A=∠D,∠B=∠C,AF与DE交于O,求证:OE=OF.
在△ABC中,已知D为直线BC上一点,若∠ABC=x°,∠BAD=y°.
(1)当D为边BC上一点,并且CD=CA,x=40,y=30时,则AB
=
=
AC(填“=”或“≠”);
(2)如果把(1)中的条件“CD=CA”变为“CD=AB”,且x,y的取值不变,那么(1)中的结论是否仍成立?若成立请写出证明过程,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若CD=CA=AB,请写出y与x的关系式及x的取值范围.(不写解答过程,直接写出结果)
已知△ABC为等边三角形,点D为直线BC上的一动点(点D不与B、C重合),以AD为边作等边△ADE(顶点A、D、E按逆时针方向排列),连接CE.
(1)如图1,当点D在边BC上时,求证:①BD=CE,②AC=CE+CD;
(2)如图2,当点D在边BC的延长线上且其他条件不变时,结论AC=CE+CD是否成立?若不成立,请写出AC、CE、CD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如图3,当点D在边BC的反向延长线上且其他条件不变时,补全图形,并直接写出AC、CE、CD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
第一页
上一页
131
132
133
134
135
下一页
最后一页
1257840
1257842
1257844
1257847
1257849
1257851
1257853
1257855
1257858
1257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