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P、Q是反比例函数y=
a
2
+1
x
(x>0)图象上的两点,过点P、Q分别作直线且与x、y轴分别交于点A、B和点M、N.已知点P为线段AB的中点.
(1)求△AOB的面积(结果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
(2)当点Q为线段MN的中点时,小菲同学连接AN,MB后发现此时直线AN与直线MB平行,问小菲同学发现的结论正确吗?为什么?
如图,已知直线y=-x+b与双曲线
y=
b
x
在第一象限内的一支相交于点A、B,与坐
标轴交于点C、D,P是双曲线上一点,PO=PD.
(1)试用k、b表示点P的坐标;
(2)若△POD的面积等于1,
①求双曲线在第一象限内的解析式;
②已知点A的纵坐标和点B的横坐标都是2,求△OAB的面积.
如图,在第一象限内,双曲线
y=
6
x
上有一动点B,过点B作直线BC∥y轴,交双曲线
y=
1
x
于点C,作直线BA∥x轴,交双曲线
y=
1
x
于点A,过点C作直线CD∥x轴,交双曲线
y=
6
x
于点D,连接AC、BD.
(1)当B点的横坐标为2时,①求A、B、C、D四点的坐标;②求直线BD的解析式;
(2)B点在运动过程中,梯形ACDB的面积会不会变化?如会变化,请说明理由;如果不会变化,求出它的固定值.
如图,矩形ABCD的边AB在x轴正半轴上且A(1,0),B(4,0),C(4,2),反比例函数
y=
k
x
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恰好过点C.
(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将矩形ABCD分别沿直线CD、BC翻折,得到矩形EFCD、矩形GHBC、线段EF、GH分别交函数
y=
k
x
图象于K、J两点.①求直线KJ的解析式;②若点N是x轴上一动点,直接写出当|NK-NJ|值最大时N点坐标;
(3)点M在x轴上,在坐标平面内是否存在点P,使得以A、M、C、P为顶点的四边形为菱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已知反比例函数
y=
m
x
(m≠0)
的图象经过点A(-2,6).
(1)求m的值;
(2)如图,过点A作直线AC与函数
y=
m
x
的图象交于点B,与x轴交于点C,且
BC
AC
=
1
3
,求点B的坐标.
如图,直线y=kx+2k(k≠0)与x轴交于点B,与反比例函数y=(m+5)x
2m+1
的图象交于点A、C,其中点A在第一象限,点C在第三象限.
(1)求此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及B点的坐标;
(2)若△AOB的面积为2,求A点的坐标;
(3)在(2)的条件下,在x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AOP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写出P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直线y=x+b与双曲线y=
m
x
(x<0)交于点A(-1,-5),并分别与x轴、y轴交于点C、B.
(1)直接写出b=
-4
-4
,m=
5
5
.
(2)根据图象直接写出不等式x+b<
m
x
的解集为
x<-1
x<-1
.
(3)连接OA,求∠OAB的正弦值.
(4)若点D在x轴的正半轴上,是否存在以点D、C、B构成的三角形与△OAB相似?若存在,请求出D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已知如图,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A(0,2
3
),B(2,0),直线AB与反比例函数y=
m
x
的图象交于C和D(-1,a)
(1)求直线AB和双曲线的解析式;
(2)求∠ACO的度数;
(3)将△OBC绕O逆时针方向旋转角α(α为锐角)得到OB′C′,当α=
60
60
度时OC′⊥AB.
在函数
y=
2
x
(x>0)
的图象上有点P
1
,P
2
,P
3
,P
4
,它的横坐标依次为1,2,3,4,分别过这些点作x轴与y轴的垂线,图中构成的阴影部分面积从左到右依次为S
1
,S
2
,S
3
,求S
1
+S
2
+S
3
的值.
在平面直角坐标xOy中,反比例函数y=
k
x
的图象与y=
3
x
的图象关于x轴对称,又与直线y=ax+2交于点A(m,3).已知点M(-3,y
1
)、N(l,y
2
)和Q(3,y
3
)三点都在反比例函数y=
k
x
的图象上.
(l)比较y
1
、y
2
、y
3
的大小;
(2)试确定a的值.
第一页
上一页
79
80
81
82
83
下一页
最后一页
1077653
1077656
1077657
1077660
1077664
1077666
1077669
1077671
1077673
1077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