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2007·济南)已知:如图,O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半径为1的⊙B经过点O,且与x,y轴分交于点A,C,点A的坐标为(-
3
,0),AC的延长线与⊙B的切线OD交于点D.
(1)求OC的长和∠CAO的度数;
(2)求过D点的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2007·福州)如图,已知直线y=
1
2
x与双曲线
y=
k
x
(k>0)
交于A,B两点,且点A的横坐标为4.
(1)求k的值;
(2)若双曲线
y=
k
x
(k>0)
上一点C的纵坐标为8,求△AOC的面积;
(3)过原点O的另一条直线l交双曲线
y=
k
x
(k>0)
于P,Q两点(P点在第一象限),若由点A,B,P,Q为顶点组成的四边形面积为24,求点P的坐标.
(2006·西岗区)如图,△P
1
OA
1
,△P
2
A
1
A
2
,△P
3
A
2
A
3
…△P
n
A
n-1
A
n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点P
1
、P
2
、P
3
…P
n
都在函数y=
4
x
(x>0)的图象上,斜
边OA
1
、A
1
A
2
、A
2
A
3
…A
n-1
A
n
都在x轴上.
(1)求A
1
、A
2
点的坐标;
(2)猜想A
n
点的坐标.(直接写出结果即可)
(2006·上海)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O为原点.点A在第一象限,它的纵坐标是横坐标的3倍,反比例函数y=
12
x
的图象经过点A.
(1)求点A的坐标;
(2)如果经过点A的一次函数图象与y轴的正半轴交于点B,且OB=AB,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006·泉州)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O为原点,A(4,12)为双曲线
y=
k
x
(x>0)上的一点.
(1)求k的值;
(2)过双曲线上的点P作PB⊥x轴于B,连接OP,若Rt△OPB两直角边的比值为
1
4
,试求点P的坐标;
(3)分别过双曲线上的两点P
1
、P
2
,作P
1
B
1
⊥x轴于B
1
,P
2
B
2
⊥x轴于B
2
,连接
OP
1
、OP
2
.设Rt△OP
1
B
1
、Rt△OP
2
B
2
的周长分别为l
1
、l
2
,内切圆的半径分别为r
1
、r
2
,若
l
1
l
2
=2
,试求
r
1
r
2
的值.
(2006·连云港)如图,直线y=kx+2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B,点C(1,a)是直线与双曲线y=
m
x
的一个交点,
过点C作CD⊥y轴,垂足为D,且△BCD的面积为1.
(1)求双曲线的解析式;
(2)若在y轴上有一点E,使得以E、A、B为顶点的三角形与△BCD相似,求点E的坐标.
(2006·成都)如图,已知反比例函数y=
k
x
(k<0)的图象经过点A(-
3
,m),过点A作AB⊥x轴于点B,且△
AOB的面积为
3
.
(1)求k和m的值;
(2)若一次函数y=ax+1的图象经过点A,并且与x轴相交于点C,求∠ACO的度数和|AO|:|AC|的值.
(2005·镇江)已知反比例函数y=
k
x
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相交于点(2,1).
求:(1)k,b的值;
(2)两函数图象的另一个交点的坐标.
(2005·玉林)如图,抛物线y=x
2
+bx+c与x轴的负半轴相交于A、B两点,与y轴的正半轴相交于C点,与双曲线y=
6
x
的一个交点是(1,m),且OA=OC.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005·河源)已知直线y=-x+2m+1与双曲线y=
m
2
+1
x
有两个不同的公共点A、B.
(1)求m的取值范围;
(2)点A、B能否关于原点中心对称?若能,求出此时m的值;若不能,说明理由.
第一页
上一页
75
76
77
78
79
下一页
最后一页
1077549
1077553
1077556
1077559
1077560
1077563
1077565
1077566
1077569
1077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