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2012·龙湾区二模)如图,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
m
x
的图象交于A(-3,1),B(2,n)两点,直线AB分别交x轴
、y轴于D,C两点.
(1)求出m和n的值.
(2)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3)求
AD
CD
的值.
(2012·龙川县二模)已知: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y=kx+b(k>0,b>0)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B,与双曲线y=
m
x
相交于C、D两点,且点D的坐标为(1,5),C点的坐标为(p,q),作CE⊥x轴于E,作DF⊥y轴于F,连接EF.
(1)请直接写出m的值:
5
5
.
(2)判断△EFC的面积和△EFD的面积是否相等,并说明理由;
(3)若AB=
2
3
CD时,则AB与OA有何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2012·老河口市模拟)如图,点A(3,4),B(m,2)都在反比例函数
y=
k
x
的图象上.
(1)求k和m的值.
(2)如果点C、D分别在x轴和y轴的正半轴上,以A、B、C、D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请直接写出直线CD的函数关系式.
(2012·开平区二模)矩形AOCB的两边OC、OA分别位于x轴、y轴上,点B的坐标为(
-
20
3
,5),D是AB边上的一点,将△ADO沿直线OD翻折,使A点恰好落在对角线OB上的点E处.
(1)求直线OB的解析式;
(2)求经过点E的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3)若反比例函数
y=
k
x
(k<0)的图象与线段OB有交点,求k的取值范围.
(2012·锦州二模)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Rt△ABC位于第一象限,两条直角边AB、BC分别平行于x轴、y轴,顶点B的坐标为(2,4),AB=1,BC=2.
(1)求AC边所在直线的解析式;
(2)若反比例函数y=
m
x
(x>0)的图象经过点C,求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并通过计算判断点A是否在该函数的图象上;
(3)若反比例函数y=
m
x
(x>0)的图象与△ABC有公共点,请直接写出m的取值范围.
(2012·贵阳模拟)阅读下列材料:
已知点P的坐标为(m,0),在x轴上存在点Q(不与P点重合),以PQ为边作正方形PQMN,使点M落在反比例函数y=-
2
x
的图象上.小明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究,发现不论m取何值,符合上述条件的正方形一定有两个,如图所示,并且一个正方形的顶点M在第四象限,另一个正方形的顶点M
1
在第二象限.
(1)若P点坐标为(1,0),请你写出:M的坐标是
(2,-1)
(2,-1)
;
(2)若点P的坐标为(m,0),求直线M
1
M的函数关系式.
(2012·高新区一模)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矩形OEFG的顶点E坐标为(3,0),顶点G坐标
为(0,
3
).将矩形OEFG绕点O逆时针旋转,使点F落在y轴的点N处,得到矩形OMNP,OM与GF交于点A.
(1)求过点A的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2)点P的坐标为
(-
3
2
,
3
2
)
(-
3
2
,
3
2
)
;在矩形OEFG绕点O逆时针旋转得到矩形OMNP的运动过程中,点F运动路径的长为
2
3
3
π
2
3
3
π
.
(2012·潮阳区模拟)如图,梯形OABC,AB∥OC,∠B=90°,BC=2,底边OC与x轴重合,点D为BC的中点,且AD⊥OD.
(1)求证:△ABD∽△DCO;
(2)若双曲线y=
k
x
(x>0)经过点A和点D,求k的值.
(2012·长春一模)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的顶点A、B分别落在x轴、y轴的正半轴上,顶点C在第一象限,BC与x轴平行.已知BC=2,△ABC的面积为1.
(1)求点C的坐标.
(2)将△ABC绕点C顺时针旋转90°,△ABC旋转到△A
1
B
1
C的位置,求经过点B
1
的反比例函数关系式.
(2012·长春二模)如图,将一块腰长为
5
的等腰直角三角板ABC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在y轴正半轴上,直角顶点C的坐标为(-1,0),点B在第二象限且在双曲线
y
1
=
k
x
(x<0)
上.
(1)直接写出A、B两点的坐标及k的值.
(2)设函数
y
2
=
a
x
(x>0)的图象与
y
1
=
k
x
(x<0)
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将△ABC向右平移2个单位,平移后点A的对应点为点A′.请判断点A′是否在
y
2
=
a
x
(x>0)的图象上.
第一页
上一页
78
79
80
81
82
下一页
最后一页
107907
107909
107910
107913
107915
107917
107919
107921
107924
107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