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两个完全相同的矩形ABCD、AOEF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摆放,使点A、D均在y轴的正半轴上,点B在第一象限,点E在x轴的正半轴上,点F在函数
y=
k
x
(x>0)
的图象上.AB=1,AD=4.
(1)求k的值.
(2)将矩形ABCD绕点B顺时针旋转90°得到矩形A'BC'D',边A'D交函数
y=
k
x
(x>0)
的图象于点M,求MD'的长.
已知,如图,直线
y=
3
2
x+3
与x轴、y轴分别相交于A、B两点,与双曲线
y=
k
x
在第一象限
内交于点C,且S
△AOC
=6.
(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点D(4,a)为此双曲线在第一象限上的一点,点P为x轴上一动点,试确定点P的坐标,使得PC+PD的值最小.
如图,已知反比例函数
y=
k
2x
和一次函数y=2x-1图象交于A(1,b)点,且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2,b+k)点.
(1)求A点坐标及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请问:在x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AOP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把符合条件的P点坐标都求出来;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将给定的锐角∠AOB置于直角坐标系中,边OB在x轴上、边OA与函数
y=
1
x
的图象交于点P,以P为圆心、以2OP为半径作弧交图象于点R.分别过点P和R作x轴和y轴的平行线,两直线相交于点M,连接OM得到∠MOB,则∠MOB=
1
3
∠AOB.请研究以下问题:
(1)设
P(a,
1
a
)
、
R(b,
1
b
)
,求直线OM对应的函数表达式(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2)分别过点P和R作y轴和x轴的平行线,两直线相交于点Q.请说明Q点在直线OM上,并据此证明∠MOB=
1
3
∠AOB.
(3)应用上述方法得到的结论,你如何三等分一个钝角(用文字简要说明).
如图,直线y=kx+b交反比例函数y=
8
3
x
的图象于点A(4,m)和点B,交x轴于点C,交y轴于点E(0,-2
3
)
(1)求C点的坐标;
(2)在y轴上是否存在点D使CD=DA?若存在,求出D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3)取C点关于y轴的对称点F,连EF,点P为△CEF外一点,连PE,PF,PC,当P在△CEF外运动时,若∠EPF=30°,有两个结论:①PE
2
+PF
2
=PC
2
②PE+PF=PC+EF,其中只有一个结论正确,作选择并证明.
已知,如图,菱形ABCD的一边BC在x轴上,且C点坐标为(-1,0),D点坐标(0,
3
).反比例函数y=
k
x
过菱形的顶点A.
(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若P为反比例函数在第四象限的图象上一点,点Q在x轴上,问是否存在点P、Q,使得四边形CDQP为矩形?若存在,求出P和Q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如图,己知双曲线y=
3
16x
(x>0)与经过点A(1,0)、B(0,1)的直线交于P、Q两点,连接OP、OQ.
(1)求△OPQ的面积.
(2)试说明:△OAQ≌△OBP.
(3)若C是OA上不与O、A重合的任意一点,CA=a(0<a<1),CD⊥AB于D,DE⊥OB于E.
①a为何值时,CE=AC?
②线段OA上是否存在点C,使CE∥AB?若存在这样的点,请求出点C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如图(1),已知,矩形ABCD的边AD=3,对角线长为5,将矩形ABCD置于直角坐标系内,点C与原点O重合,且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一个分支位于第一象限.
①求图(1)中,点A的坐标是多少?
②若矩形ABCD从图(1)的位置开始沿x轴的正方向移动,每秒移动1个单位,1秒后点A刚好落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如图(2),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③矩形ABCD继续向x轴的正方向移动,AB、AD与反比例函数图象分别交于P、Q两点,如图(3),设移动总时间为t(1<t<5),分别写出△PBC的面积S
1
、△QDC的面积S
2
与t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当t为何值时,S
2
=
10
7
S
1
?
如图,点A(m,m+1),B(m+3,m-1)都在反比例函数
y=
k
x
的图象上.
(1)求m,k的值;
(2)求直线AB的函数表达式.
如图:直线y=-x+6与坐标轴分别相交于点A、B,点P是直线AB上的一点,Q是双曲线
y=
k
x
(k≠0)
上的一点,若O、A、P、Q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请在图中找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Q,并求出点Q的坐标和写出相应k的值.
第一页
上一页
48
49
50
51
52
下一页
最后一页
107278
107280
107281
107283
107286
107288
107290
107292
107294
107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