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已知反比例函数
y=
k
2x
和一次函数y=2x-1,其中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a,b),(a+k,b+k+2)两点.
(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已知A是第一象限内两个函数的交点,求点A的坐标;
(3)在(2)中,问:在x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AOP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已知反比例函数
y=
m-8
x
(m为常数)的图象经过点A(-1,6).
(1)求m的值;
(2)如图,过点A作直线AC与函数
y=
m-8
x
的图象交于点B,与x轴交于点C(-4,0 ),求证:AB=2BC;
(3)连接OA、OB,求△AOB的面积.
如图,直线
y=
1
5
x-1
与x轴,y轴分别相交于B、A,点M为双曲线
y=
k
x
(x>0)
上的一点,且△AMB是以AB为底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1)求A、B两点坐标;
(2)过M点作MC⊥x轴,MD⊥y轴,垂足分别为C、D;求证:△AMD≌△BMC;
(3)求k值;
(4)问双曲线上是否存在一点Q,使
S
△OBQ
S
△AOQ
=
5
4
?若存在,求Q点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如图,反比例函数
y=
k
x
在第一象限上的图象经过点A(2,2).
(1)求k的值;
(2)连结OA,在x轴正半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OAP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如图1所示,点A为双曲线
y=
k
x
(x>0)
上一点,过点A作AD⊥y轴于D点,连接AO.
(1)若△ADO的面积为3,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如图2所示,在(1)的条件下,以A为直角顶点作等腰Rt△ABC,其中点B在x轴的负半轴,点C在x轴的正半轴,求OC
2
-OB
2
的值;
(3)如图3所示,在(1)的条件下,若B点的坐标为B(-1,0),双曲线上是否存在一点P,连接AO、PO,使得∠AOP=45°?若存在,求出P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如图,一次函数y=kx+b与反比例函数y=
m
x
的图象交于A(2,3),B(-3,n)两点.
(1)求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过点B作BC⊥x轴,垂足为C,求S
△ABC
;
(3)连接OA,在x轴上找一点P,使△AOP为等腰三角形,请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
如图,矩形ABCD,AB=3,AD=4,以AD为直径作半圆,M为BC上一动点,可与B,C重合,AM交半圆于N,设AM=x,DN=y,求出y关于自变量x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已知:如图,直线y=kx+b与双曲线y=
3
x
在第一象限内相交于点M(1,a)和N(3,b),
与x轴和y轴分别相交于点A和B,OC⊥AB,垂足为C.
(1)求线段AB的长度;
(2)求OC的长.
D为反比例函数
y=
k
x
(k<0)
图象上一点.过D作DC⊥y轴于C,DE⊥x轴于E,一次函数y=-x+m与
y=-
3
3
x+2
的图象
都过C点,与x轴分别交于A、B两点.
(1)求点C坐标及m值;
(2)若梯形DCAE的面积为4,求k的值.
如图,直线AB经过A(1,0),B(0,1)两点,动点P在双曲线y=
1
2x
(x>0)上运动,PM⊥x轴,PN⊥y轴,垂足分别为点M、N,与AB分别交于E、F两点,请尽可能多地找出图中的数量、位置关系.
第一页
上一页
34
35
36
37
38
下一页
最后一页
106985
106988
106990
106992
106994
106996
106998
107001
107003
107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