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号 | 所用器材 | 主要实验过程和现象 | 研究的物理问题 |
| 样例 | 一次性手套、水、塑料桶 | 将戴有一次性手套的手放入盛有水的塑料桶内,手套紧贴在手上 | 水的内部是否存在压强 |
| 举例 |
(2011·宝山区一模)在学习“压力”时,某小组同学把铅笔压在大拇指和食指之间(如图)所示,发现两手指与铅笔接触部位在受压力作用时都有凹陷的现象存在;同时还发现:两手指的凹陷程度不同.由此引发“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 序 号 |
F (N) |
S (cm2) |
h (cm) |
| 1 | 5 | 10 | 0.8 |
| 2 | 10 | 20 | 0.8 |
| 3 | 15 | 30 | 0.8 |
| 序 号 |
F (N) |
S (cm2) |
h (cm) |
| 4 | 2.5 | 10 | 0.4 |
| 5 | 5 | 20 | 0.4 |
| 6 | 7.5 | 30 | 0.4 |
| 序 号 |
F (N) |
S (cm2) |
h (cm) |
| 7 | 2.5 | 20 | 0.2 |
| 8 | 5 | 40 | 0.2 |
| 9 | 7.5 | 60 | 0.2 |

(2009·朝阳区一模)图是小木桌放在细沙上的演示实验的示意图.这个实验可以初步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跟| 实验序号 | 材料 | 高度(cm) | 底面积(cm2) |
| 1 | 铜 | 20 | 10 |
| 2 | 铜 | 20 | 20 |
| 3 | 铜 | 20 | 30 |
| 实验序号 | 材料 | 高度(cm) | 底面积(cm2) |
| 4 | 铁 | 20 | 10 |
| 5 | 铁 | 20 | 20 |
| 6 | 铁 | 20 | 30 |
| 实验序号 | 材料 | 高度(cm) | 底面积(cm2) |
| 7 | 铜 | 10 | 10 |
| 8 | 铜 | 10 | 20 |
| 9 | 铜 | 10 | 30 |
| 实验序号 | 压力(牛) | 受力面积(厘米2) |
| 1 | 12 | 10 |
| 2 | 18 | 15 |
| 3 | 24 | 20 |
| 实验序号 | 压力(牛) | 受力面积(厘米2) |
| 4 | 6 | 10 |
| 5 | 9 | 15 |
| 6 | 12 | 20 |
| 实验序号 | 压力(牛) | 受力面积(厘米2) |
| 7 | 6 | 20 |
| 8 | 9 | 30 |
| 9 | 12 | 40 |
(2005·嘉定区模拟)某同学通过实验得到:在受力面积相同情况下,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在压力相同情况下,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为进一步研究在压力和受力面积都不同情况下如何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他用三根质量和粗细都不同的钢棒按一定的方式在同一水平细沙面上进行实验,现象如图所示,钢棒一、二、三所受重力分别为5N,7.5N,6N,竖直放置时底面积分别为4平方厘米、6平方厘米、3平方厘米,钢棒上黑白相间的标记每一格高度相同.实验时,该同学仔细观察沙面的凹陷程度,并记入表格.| 钢棒 | 沙子所受压力 (N) |
沙子受力面积 (cm2 ) |
1 cm2面积上受到 的压力(N) |
沙子下陷格数 |
| 一 | 约1.5格 | |||
| 二 | 约1.5格 | |||
| 三 | 约2.5格 |
| 组 | 序号 | 压力(N) | 受力面积(cm2) |
| Ⅰ | 1 | 6.0 | 10 |
| 2 | 9.0 | 15 | |
| 3 | 12 | 20 | |
| Ⅱ | 4 | 3.0 | 10 |
| 5 | 4.5 | 15 | |
| 6 | 6.0 | 20 | |
| Ⅲ | 7 | 3.0 | 20 |
| 8 | 4.5 | 30 | |
| 9 | 6.0 | 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