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画出线段AB的位似图形.要求:以O为位似中心,各边缩小为原来的
1
2
.
如图,已知△ABC在直角坐标系中.
(1)写出△ABC各顶点的坐标;
(2)以坐标原点为位似中心,△ABC与它的像△A′B′C′的位似比为
1
2
,求出像的各个顶点坐标,并画出所求的位似图形.
如图,点都在网格线交点处的三角形叫做格点三角形,已知图中的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个单位,在图中选择适当的位似中心,画一个与格点△DEF位似且位似比不等于1的格点三角形
.
在如图的方格纸中(每个小方格的边长都是1个单位)有一点O和△ABC
(1)画图:以点O为位似中心,把△ABC缩小为原来的一半(不改变方向),得到△A′B′C′;
(2)△ABC与△A′B′C′相似比为
2:1
2:1
.
(2012·辽阳)如图所示,图中的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与△A′B′C′是以点O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它
们的顶点都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
(1)画出位似中心点O;
(2)直接写出△ABC与△A′B′C′的位似比;
(3)以位似中心O为坐标原点,以格线所在直线为坐标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画出△A′B′C′关于点O中心对称的△A″B″C″,并直接写出△A″B″C″各顶点的坐标.
如图所示,在14×18的网格中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ABC的顶点在格点上,点A的坐标为(1,1).
(1)把△ABC绕点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后得到△AB
1
C
1
,请画出△AB
1
C
1
的图形,并写出C
1
的坐标;
(2)把△ABC以点O为位似中心放大,使放大前后对应边的比为1﹕2,在第一象限内画出放大后的△A
2
B
2
C
2
的图形.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A(1,0)、B(0,2)、C(2,3)、D(3,1)用线段依
次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图案(图案①).
(1)直接写出图案①的面积:
5
5
;
(2)请按要求对图案作如下变换:
a.将图案①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得到图案②;
b.以点O为位似中心,位似比为2:1将图案①在位似中心的异侧进行放大得到图案③;
(3)若图案①上某点P(在第一象限内)的坐标为(a,b),图案②中与之对应的点为点Q,图案③中与之对应的点为R.则S
△PQR
=
3(
a
2
+
b
2
)
2
3(
a
2
+
b
2
)
2
.
如图,已知△ABC,作如下操作:
(1)以原点O为旋转中心,将△ABC顺时针旋转90°;
(2)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将△ABC放大为原来的2倍(在第一象限中作图,保留作图痕迹).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把一个图形先绕着原点顺时针旋转的角度为θ,再以原点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k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我们把这个过程记为【θ,k】变换.例如,把图中的△ABC先绕着原点O顺时针旋转的角度为90°,再以原点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2得到一个新的图形△A
1
B
1
C
1
,可以把这个过程记为【90°,2】变换.
(1)在图中画出一个符合要求的△A
1
B
1
C
1
;
(2)若△OMN的顶点坐标分别为O(0,0)、M(2,4)、N(6,2),把△OMN经过【θ,k】变换后得到△O′M′N′,若点M的对应点M′的坐标为(-1,-2),则θ=
0°(或360°的整数倍)
0°(或360°的整数倍)
,k=
2
2
.
请你以点C为位似中心在点C的异侧作出△ABC的位似图形△CDE(要求位似比为2:1,即为缩小一半),并画出△CDE的内心P.(要求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
第一页
上一页
20
21
22
23
24
下一页
最后一页
173725
173726
173727
173728
173729
173730
173731
173732
173733
173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