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在正方形ABCD中,E、F是对角线AC上的点且AE=CF,四边形BFDE是菱形吗?为什么?
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CE是∠BCD的外角∠DCF的平分线.
(如果需要,还可以继续操作、实验与测量)
(1)操作实验:将直角尺的直角顶点P在边BC上移动(与点B、C不重合),且一直角边经过点A,另一直角边与射线CE交于点Q,不断移动P点,同时测量线段PQ与线段PA的长度,完成下列表格(精确到0.1cm).
PA
PQ
第一次
第二次
(2)观测测量结果,猜测它们之间的关系:
PA=PQ
PA=PQ
;
(3)对你猜测的结论是否成立均进行说明理由;
(4)当点P在BC的延长线上移动时,继续(1)的操作实验,试问:(1)中的猜测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请给出理由;若不成立,也请说明理由.
已知: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E为CD上一点,过B点作BF⊥BE于B,求证:∠1=∠2.
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CE⊥DF.若CE=10cm,
(1)求证:EC=FD;
(2)求DF的长.
如图1,在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BEFG中,点A、B、E在同一条直线上,P是线段DF的中点,连接PG、PC.
(1)在图1中,请你通过观察、测量,猜想线段PG与PC之间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
(2)将题中的“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BEFG”变为“菱形ABCD和菱形BEFG”,其他条件不变.
①如图2,若∠ABC=∠BEF=60°,试探究线段PG与PC之间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
②若∠ABC=∠BEF=2α(0°<α<90°),请你直接写出线段PG与PC之间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数量关系用含α的式子表示)
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为对角线AC上一点,连接EB、ED.
(1)求证:△BEC≌△DEC;
(2)延长BE交AD于点F,若∠DEB=150°,正方形的边长为a,求:①∠AFE的度数;
②sin∠BEC的值.
在边长为6的菱形ABCD中,动点M从点A出发,沿着折线A→B→
C的路线向终点C运动,连接DM交AC于点N,连接BN.
(1)如图1,当点M在AB边上运动时.
①求证:△ABN≌△AND;
②若∠ABC=60°,∠ADM=20°,求证:MB=MN.
(2)如图2,若∠ABC=90°,记点M运动所经过的路程为x,求使得△AND为等腰三角形时x的值.
如图①,在正方形ABCD中,E为CD上一动点,连接AE交对角线BD于点F,过点F作FG⊥AE交BC于点G.
(1)求证:AF=FG;
(2)如图②,连接EG,当BG=3,DE=2时,求EG的长.
如图,正方形CGEF的对角线CE在正方形ABCD的边BC的延长线上(CG>BC),M是线段AE的中点,DM的延长线交CE于N.
(1)求证:AD=NE
(2)求证:①DM=MF;②DM⊥MF.
探究:如图①,在正方形ABCD中,E、F、G分别是边AD、BC、CD上的点,BG⊥EF,垂足为H.求证:EF=BG.
应用:如图②,将正方形ABCD翻折,使点B落在边CD上的点B′处,折痕为EF.若AE=2,BF=6,则B′C=
4
4
.
第一页
上一页
200
201
202
203
204
下一页
最后一页
118579
118581
118583
118585
118587
118589
118591
118593
118595
118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