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天津)如图 所示的容器中,水的深度为 7h,A 点距水面深度 h,B 点离容器底部 的高度为 h,则水在 A 点和 B 点产生的压强PA、PB之比为( )
(2003·贵阳)如右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甲、乙两容器内都装有水,比较两容器底受到的水的压强大小,则( )
(2000·烟台)一封闭容器装满水后,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甲),对桌面产生的压力与压强分别为F1、p1,当把容器倒放在桌面上,如图(乙),静止时对桌面产生的压力与压强分别为F2、p2.则( )
(2011·卢湾区二模)如图所示,两个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A和B(SA>SB),容器足够高,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且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若在A容器中倒入或抽出甲液体,在B容器中倒入或抽出乙液体,使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正确的判断是( )
(2014·松江区一模)在图中,底面积不同的甲、乙圆柱形容器(S甲>S乙)分别装有不同的液体,两液体对甲、乙底部的压强相等.若从甲、乙中抽取液体,且被抽取液体的体积相同,则剩余液体对甲、乙底部的压力F甲、F乙与压强p甲、p乙的大小关系为( )
(2013·太仓市模拟)如图所示,两个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深度不同的液体,已知距容器底部均为h的A、B两点的压强相等.现将实心金属球甲、乙分别浸没在左右两液体中,均无液体溢出,此时A点的压强大于B点的压强,则一定成立的是( )
(2012·延庆县二模)长方形物体A受到的重力为G,放入水中后如图所示处于漂浮状态,A的下表面距容器底的高度为h,露出水面的体积为物体A总体积的| 2 |
| 5 |
(2012·普陀区二模)如图所示,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A和B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且甲的质量等于乙的质量.经下列变化后,两容器中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A和pB,其中可能使pA=pB的是( )
(2012·密云县一模)将圆筒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内装有适量的水,如图所示.如果只将实心小球A投放在容器中,静止时,小球A受浮力为0.4N,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增加了△p1;如果只将实心小球B投放在容器中,静止时,小球B受浮力为1.2N,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增加了△p2.已知A、B两个小球的质量相等,小球A的密度为ρA,小球B的密度为ρB,ρA:ρB=15:4,圆筒形容器的底面积为80cm2,不计器壁厚度,投入小球后,水均未溢出,g取10N/kg,则下列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
(2011·延庆县一模)如图为装满液体的封闭容器.设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为p1,压力为F1,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p2,压力为F2,如果不计容器自重,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