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2008·武汉模拟)如图所示,△OAB,△OC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OB=∠COD=90°.
(1)如图1,点C在OA边上,点D在OB边上,连接AD,BC,M为线段AD的中点.求证:OM⊥BC.
(2)如图2,在图1的基础上,将△OCD绕点O逆时针旋转a(a为锐角),M为线段AD的中点.
①线段OM与线段BC是否存在某种确定的数量关系?写出并证明你的结论;
②OM⊥BC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2007·中山区一模)如图1,Rt△ABC中,∠B=90°,BA=BC,点M是AB上一点.
操作:作MN⊥AC,垂足为N,连接MC,取MC的中点P,连接BP、NP.
探究:
(1)请猜想与线段BP相关的三个结论.
(2)把△AMN绕点A顺时针旋转任意角度α,请利用图2,图3,选择△AMN不同位置进行操作.
(3)经历(2)以后,在旋转过程中选取你认为始终成立的两个结论,用图②或图③加以说明.
(2007·黄浦区二模)如图,在△ABC中,∠C=90°,AC=BC,AD平分∠CAB,DE⊥AB,垂足为E.
(1)求证:CD=BE;
(2)若AB=10,求BD的长度.
(2006·奉贤区二模)如图,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O是斜边AC的中点,P是斜边AC上的一个动点,D为射线BC上的一点,且PB=P
D,过D点作AC边上的高DE.
(1)求证:PE=BO;
(2)设AC=8,AP=x,S
△PBD
为y,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3)是否存在这样的P点,使得△PBD的面积是△ABC面积的
3
8
?如果存在,求出AP的长;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003·黄浦区一模)已知△ABC是以AB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且AC=a,点P在△ABC的三条边上运动,
(1)求PA+PB+PC的最小值,并说明理由;
(2)比较线段PA+PC与线段PB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3)当点P在边AB上(除去A、B两端点)上运动,若要PA、PB、PC三条线段所构成锐角三角形,PA的取值范围是多少,并说明理由.
两个大小不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角板如图1所示放置,图2是由它抽象出的几何图形,B,C,E在同一条直线上,连接DC.求证:
(1)△ABE≌△ACD;
(2)DC⊥BE.
情境观察
将矩形ABCD纸片沿对角线AC剪开,得到△ABC和△A′C′D,如图1所示.将△A′C′D的顶点A′与点A重合,并绕点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使点D、A(A′)、B在同一条直线上,如图2所示.
观察图2可知:与BC相等的线段是
AD或A′D
AD或A′D
,∠CAC′=
90
90
°.
问题探究
如图3,△ABC中,AG⊥BC于点G,以A为直角顶点,分别以AB、AC为直角边,向△ABC外作等腰Rt△ABE和等腰Rt△ACF,过点E、F作射线GA的垂线,垂足分别为P、Q.试探究EP与FQ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F、G是AB边上的两个点,且FC平分∠BCD,G
D平分∠ADC,FC与GD相交于点E.
(1)求证:AF=GB;
(2)请将平行四边形ABCD添加一个什么条件,使得△EFG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如图,已知等腰直角△ACB的边AC=BC=a,等腰直角△BED的边BE=DE=b,且a<b,点C、B、E在一条直线上,连接AD.
(1)求△ABD的面积;
(2)如果点P是线段CE的中点,连接AP、DP得到△APD,求△APD的面积.
(以上结果先用含a、b代数式表示,后化简)
如图,△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90°,CD∥AB,CD=AB=4cm,点P是边AB上一动点,从点A出发,以1cm/s的速度从点A向终点B运动,连接PD交AC于点F,过点P作PE⊥PD,交BC于点E,连接PC,设点P运动的时间为x(s).
(1)若△PBC的面积为y(cm
2
),写出y关于x的关系式;
(2)在点P运动的过程中,何时图中会出现全等三角形?直接写出x的值以及相应全等三角形的对数.
第一页
上一页
344
345
346
347
348
下一页
最后一页
1349271
1349277
1349281
1349286
1349289
1349296
1349298
1349303
1349315
1349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