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2012·桂平市三模)如图,点P的坐标为(2,
3
2
),过点P作x轴的平行线交y轴于点A,交反比例函数
y=
k
x
(x>0)的图象于点N;作PM⊥AN交反比例函数
y=
k
x
(x>0)的图象于点M,PN=4.
(1)求反比例函数和直线AM的解析式;
(2)求△APM的面积.
(2012·房山区一模)已知:反比例函数y=
k
1
x
(k
1
≠0)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k
2
x+b(k
2
≠0)的图象交于点A(1,n)和点B(-2,-1).
(1)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解析式;
(2)若一次函数y=k
2
x+b的图象与x轴交于点C,P是x轴上的一点,当△ACP的面积为3时,求P点坐标.
(2012·大港区一模)如图,已知反比例函数
y
1
=
k
x
与一次函数y
2
=x+b的图象在第一象限相交于点A(1,-k+4).
(Ⅰ)试确定这两个函数的解析式;
(Ⅱ)求这两个函数图象的另一个交点B的坐标.
(Ⅲ)根据图象说出,当y
1
>y
2
时,x的取值范围.
(2012·朝阳区二模)如图,点P(-3,1)是反比例函数
y=
m
x
的图象上的一点.
(1)求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设直线y=kx与双曲线
y=
m
x
的两个交点分别为P和P′,当
m
x
<kx时,直接写出x的取值范围.
(2012·北碚区模拟)如图,经过点A(-2,0)的一次函数y=ax+b(a≠0)与反比例函数y=
k
x
(k≠
0)的图象相交于P、Q两点,过点P作PB⊥x轴于点B.已知tan∠PAB=
3
2
,点B的坐标为(4,0).
(1)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设一次函数与y轴相交于点C,求四边形OBPC的面积.
(2011·同安区质检)已知:如图,A(a,m),B(2a,n)是反比例函数
y=
k
x
(k>0)
图象上的两点,分别过A,B两点作x轴的垂线
,垂足分别为C、D,连接OA,OB.
(1)求证:S
△AOC
=S
△OBD
;
(2)若A,B两点又在一次函数
y=-
4
3
x+b
的图象上,且S
△OAB
=8,求a的值.
如图,已知直线
y=
1
2
x
与双曲线
y=
k
x
(k>0)
在第一象限交于A点,且点A的横坐标为4,点B在双曲线上.
(1)求双曲线的函数解析式;
(2)若点B的纵坐标为8,试判断△OAB形状,并说明理由.
如图,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
y=
m
x
的图象相交于A、B两点.
(1)利用图中的条件,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根据图象写出当
kx+b>
m
x
时x的取值范围;
(3)过△AOB的顶点能不能画出直线把△AOB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若能,可以画几条?直接写出这样的直线所对应的函数关系式.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kx+b (k≠0)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
m
x
(m
≠0)的图象交于A(1,3)、B(4,n)两点.
(1)试确定这两个函数的表达式;
(2)求△AOB的面积.
已知一次函数y=ax+b(k≠0)与反比例函数
y=
k
x
(k≠0)的图象交于两点P(2,-1)、Q(-1,m)
(1)求这两个函数的关系式;
(2)根据图象,写出一次函数的值小于反比例函数的值的X的取值范围;
(3)求△POQ的面积(O为坐标原点).
第一页
上一页
279
280
281
282
283
下一页
最后一页
1157000
1157002
1157004
1157005
1157008
1157010
1157013
1157016
1157018
1157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