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2012·庆元县模拟)已知:在矩形A0BC中,分别以OB,OA所在直线为x轴和y轴,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E是边AC上的一个动点(不与A,C重合),过E点的反比例函数
y=
k
x
(k>0)
的图象与BC边交于点F.
(1)若△OAE、△OBF的面积分别为S
1
、S
2
且S
1
+S
2
=2,求k的值;
(2)若OB=4,OA=3,记S=S
△OEF
-S
△ECF
问当点E运动到什么位置时,S有最大值,其最大值为多少?
(3)请探索:是否存在这样的点E,使得将△CEF沿EF对折后,C点恰好落在OB上?若存在,求出点E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011·宛城区一模)已知:如图,O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半径为1的⊙B经过点O,且与x,y轴分交于点A,C,点A的坐标为
(
3
,0)
,AC的延长线与⊙B的切线OD交于点D.
(1)求OC的长和∠CAO的度数;
(2)求过D点的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2009·西城区一模)已知:反比例函数
y=
2
x
和
y=
8
x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第一象限中的图象如图所示,点A在
y=
8
x
的图象上,AB∥y轴,与
y=
2
x
的图象交于点B,AC、BD与x轴平行,分别与
y=
2
x
,
y=
8
x
的图象交于点C、D.
(1)若点A的横坐标为2,求梯形ACBD的对角线的交点F的坐标;
(2)若点A的横坐标为m,比较△OBC与△ABC的面积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3)若△ABC与以A、B、D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请直接写出点A的坐标.
(2009·普陀区二模)如图,双曲线
y=
5
x
在第一象限的一支上有一点C(1,5),过点C的直线y=-kx+
b(k>0)与x轴交于点A(a,0)、与y轴交于点B.
(1)求点A的横坐标a与k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当该直线与双曲线在第一象限的另一交点D的横坐标是9时,求△COD的面积.
已知直线y=kx+b(k<0)与x、y轴交于A、B两点,且与双曲线
y=-
2
x
交于点C(m,2),若△AOB的面积为4,求△BOC的面积.
如图,直线AC与双曲线
y=
k
x
在第二象限交于点A(x
0
,y
0
),交x轴的正半轴于点C,且|A
O|=4,点A的横坐标为-2,过点A作AB⊥x轴于点B,且S
△AOC
:S
△AOB
=3:2.
(1)求k的值及直线AC的解析式;
(2)在第二象限内双曲线
y=
k
x
上有一动点P(r,m),设△BCP的面积为S.求S与r的函数关系式.
如图,△OA
1
B
1
,△B
1
A
2
B
2
是等边三角形,点A
1
,A
2
在函数y=
1
3
x
的图象上,点B
1
,B
2
在x轴的正半轴上,分别求△OA
1
B
1
,△B
1
A
2
B
2
的面积.
如图,点A、C在反比例函数
y=
3
x
(x<0)
的图象上,B、D在x轴上,△OAB,△BCD均为正三角形,求点C的坐标?
如图,直线AB与反比例函数y=
12
x
在第一为象限内交于点P,点P的横坐标为6,直线AB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且tan∠ABO=1
(1)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
(2)求出直线AB的解析式;
(3)C为线段AB上一点,过C作y轴的平行线交反比例函数y=
12
x
的图象于D点,连接DP,求点C的坐标为多少时,△CDP是直角等腰三角形?
(1)阅读理解:配方法是中学数学的重要方法,用配方法可求最大(小)值.
对于任意正实数a、b,可作如下变形a+b=
(
a
)
2
+(
b
)
2
=
(
a
)
2
+(
b
)
2
-
2
ab
+
2
ab
=
(
a
-
b
)
2
+
2
ab
,
又∵
(
a
-
b
)
2
≥0,∴
(
a
-
b
)
2
+
2
ab
≥0+
2
ab
,即a+b≥
2
ab
.
根据上述内容,回答下列问题:在a+b≥
2
ab
(a、b均为正实数)中,若ab为定值p,则a+b≥
2
p
,当且仅当a、b满足
a=b
a=b
时,a+b有最小值
2
p
.
(2)思考验证:如图1,△ABC中,∠ACB=90°,CD⊥AB,垂足为D,CO为AB边上中线,AD=2a,DB=2b,试根据图形验证a+b≥
2
ab
成立,并指出等号成立时的条件.
(3)探索应用:如图2,已知A为反比例函数
y=
4
x
的图象上一点,A点的横坐标为1,将一块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A处旋转,保持两直角边始终与x轴交于两点D、E,F(0,-3)为y轴上一点,连接DF、EF,求四边形ADFE面积的最小值.
第一页
上一页
72
73
74
75
76
下一页
最后一页
1077470
1077473
1077475
1077478
1077482
1077484
1077487
1077489
1077492
1077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