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如图所示,已知一次函数y=x+b(b>0)的图象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且与反
比例函数
y=
m
x
(m≠0)
的图象在第一象限交于C点,CD垂直于x轴,垂足为D.AB=
2
,OD=1.
(1)求点A、B的坐标;
(2)求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如图,已知反比例函数
y=
k
x
和一次函数y=2x-1,其中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2,
1
2
).
(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如图,已知点A在第一象限,且同时在上述两个函数的图象上,求点A的坐标;
(3)在(2)的条件下,在x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AOP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P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如图,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
y=
m
x
的图象相交于A、B两点,与
x轴交于点C,与y轴交于点D.
(1)利用图中条件,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求∠OAB的度数;
(3)过A点作AE⊥x轴于点E,P是反比例函数
y=
m
x
的图象在第四象限上的一动点.当P运动时PO
2
+PE
2
-2PC
2
是否是一个定值?若是求其值,若改变说明理由.
阅读理解:对于任意正实数a,b,(
a
-
b
)
2
≥0,∴a-2
ab
+b≥0,只有
当a=b时,等号成立.
结论:在
a+b≥2
ab
(a,b均为正实数)中,若ab为定值p,则
a+b≥2
p
,
只有当a=b时,a+b有最小值
2
p
.
根据上述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若m>0,只有当m=
1
1
时,
m+
1
m
有最小值
2
2
;
(2)探索应用:已知A(-3,0),B(0,-4),点P为双曲线
y=
12
x
(x>0)
上的任意一点,过点P作PC⊥x轴于点C,PD⊥y轴于D.求四边形ABCD面积的最小值,并说明此时四边形ABCD的形状.
如图,已知点A(1,m),B(2,n)在反比例函数
y=
t
x
(x>0)
的图象,设直线AB与x轴交于点C,AD⊥x轴于D点,
(1)若m=n+1,求t的值;
(2)若m,n是关于x方程:x
2
-2ax+a
2
-1=0的两根,问:在x轴上是否存在点E,使得△ABE与△ADC相似?若存在,请求出点E坐标;不存在,说明理由.
如图,点D在反比例函数
y=
k
x
( k>0)上,点C在x轴的正半轴上且坐标为(4,O),△ODC是以CO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1)求点D的坐标;
(2)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3)点B为横坐标为1的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一点,BA、BE分别垂直x轴和y轴,垂足分别为点A和点E,连结OB,将四边形OABE沿OB折叠,使A点落在点A′处,A′B与y轴交于点F.求直线BA′的解析式.
两个反比例函数y=
3
x
,y=
6
x
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如图所示,点P
1
,P
2
,P
3
…P
2008
,在反比例函数y=
6
x
的图象上,它们的横坐标分别是x
1
,x
2
,x
3
,…x
2008
,纵坐标分别是1,3,5…,共2008个连续奇数,过点P
1
,P
2
,P
3
,…,P
2008
分别作y轴的平行线与y=
3
x
的图象交点依次是Q
1
(x
1
,y
1
),Q
2
(x
2
,y
2
),Q
3
(x
3
,y
3
),…,Q
2008
(x
2008
,y
2008
),则y
2008
=
4015
2
4015
2
.
如图,在直角梯形OABC中,AB∥OC,过B点的双曲线
y=
k
x
(k>0)恰好过BC的中点D,且S
梯形ABCO
=6,则k=
3
3
.
(2010·泰兴市模拟)如图,△OAP、△ABQ均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点P、Q在函数y=
4
x
(x>0)的图象上,直角顶点A、B均在x轴上,则点B的坐标为
(1+
5
,0)
(1+
5
,0)
.
(2007·淮北模拟)如图,△OP
1
A
1
,△A
1
P
2
A
2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点P
1
、P
2
在函数y=
16
x
的图象上,斜边OA
1
、A
1
A
2
都在横轴上,则点A
2
的坐标是
(8
2
,0)
(8
2
,0)
.
第一页
上一页
47
48
49
50
51
下一页
最后一页
1069915
1069918
1069921
1069924
1069926
1069928
1069930
1069933
1069935
1069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