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MN分别与x轴正半轴、y轴正半轴交于点M、N,且OM=6cm,∠OMN=30°,等边△ABC的顶点B与原点O重合,BC边落在x轴的正半轴上,点A恰好落在线段MN上,如图2,将等边△ABC从图1的位置沿x轴正方向以1cm/s的速度平移,边AB、AC分别与线段MN交于点E、F,在△ABC平移的同时,点P从△ABC的顶点B出发,以2cm/s的速度沿折线B→A→C运动,当点P达到点C时,点P停止运动,△ABC也随之停止平移.设△ABC平移时间为t(s),△PEF的面积为S(cm
2
).
(1)求等边△ABC的边长;
(2)当点P在线段BA上运动时,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
(3)点P沿折线B→A→C运动的过程中,是否在某一时刻,使△PEF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此时t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已知在Rt△ABC中,∠C=90°,AC=15,∠A的平分线AD=10
3
,求BC和AB.
如图,在△ABC中,∠ACB=90°,∠B=30°,CD,CE分别是AB边上的中线和高.
(1)求证:AE=ED;
(2)若AC=2,求△CDE的周长.
已知△ABC中,∠ABC=60°,∠ACB=45°,延长AB到D,使BD=
1
2
AB.
求证:AC
2
=AB·AD.
在如图所示的正方形网格中,已知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
(1)请在网格中画出格点三角形ABC,使AB=2
2
,BC=
13
,AC=
17
.
(2)求△ABC的面积.
如图,已知AB=12;AB⊥BC于B,AB⊥AD于A,AD=5,BC=10.点E是CD的中点,求AE的长.
已知△ABC,以AC为边在△ABC外作等腰△ACD,其中AC=AD.
(1)如图1,若AB=AE,∠DAC=∠EAB=60°,则∠BFC=
120°
120°
;
(2)如图2,若∠ABC=30°,△ACD是等边三角形,BC=4,AB=3.求BD的长;
(3)如图3,若∠ACD为锐角,作AH⊥BC于H,当BD
2
=4AH
2
+BC
2
时,判定∠DAC与∠ABC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如图(a)、图(b)是两张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方格纸,方格纸中的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请在图(a)、图(b)中,分别画出符合要求的图形,所画图形各顶点必须与方格纸中的小正方形顶点重合.
(1)画一个面积为10的等腰三角形;
(2)画一个边长为
2
2
,面积为6的等腰三角形.
在△ABC中,AC=BC,∠ACB=90°,D、E是直线AB上两点.∠DCE=45°
(1)当CE⊥AB时,点D与点A重合,显然DE
2
=AD
2
+BE
2
(不必证明);
(2)如图,当点D不与点A重合时,求证:DE
2
=AD
2
+BE
2
;
(3)当点D在BA的延长线上时,(2)中的结论是否成立?画出图形,说明理由.
在3×3的正方形网格图①、图②中,每个小正方形边长均为1.在图①、图②中各画一个顶点在格点上的直角三角形.要求:每个直角三角形的边长均为无理数,所画的两个三角形不全等.
第一页
上一页
43
44
45
46
47
下一页
最后一页
1014154
1014155
1014156
1014157
1014159
1014160
1014161
1014162
1014163
1014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