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如图,等腰梯形ABCD中,AD=2,AB=4,∠C=60°,对角线BD上有任意一点P(P点不与点B、D重合)且PE∥BC交CD于点E,PF∥CD交AD与点F,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6
3
6
3
.
如果等腰梯形的一个底角为45°,腰长为10cm,则这个梯形的下底与上底的差为
10
2
10
2
cm.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等腰梯形ABCD的顶点坐标分别为A(1,1),B(2,-1),C(-2,-1),D(-1,1).以A为对称中心作点P(0,2)的对称点P
1
,以B为对称中心作点P
1
的对称点P
2
,以C为对称中心作点P
2
的对称点P
3
,以D为对称中心作点P
3
的对称点P
4
,以A为对称中心作点P
4
的对称点P
5
,…,依次进行操作,则点P
1
的坐标是
(2,0)
(2,0)
;点P
2010
的坐标是
(2010,-2)
(2010,-2)
.
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AB=DC=5,AD=4,BC=10.点E在底边BC上,点F在腰AB上.若EF平分等腰梯形ABCD的周长,设BE的长为x,△BEF的面积为y,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可表示为:
y=-
2
5
x
2
+
24
5
x
(7≤x≤10)
y=-
2
5
x
2
+
24
5
x
(7≤x≤10)
.
如图所示,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CD,点P为BC边上任意一点,且PE⊥AB,PF⊥CD,BG⊥CD,垂足分别是E、F、G,请你探索PE、PF、BG的长度之间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B=DC=AD,∠ADC=120°.试说明:BD⊥DC.(建议:角都用数字表示).
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B=DC=6cm,BD⊥CD于D,∠C=60°.
(1)求∠DBC的度数;
(2)求AD的长.
如图:等腰梯形ABCD,AD∥BC,AB=DC,∠B=60°,对角线AC平分∠BCD,AE∥DC;
(1)试说明四边形AECD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梯形ABCD的周长为20cm,试求BC的长.
如图,梯形ABCD中,AD∥BC,AB=CD,DE⊥BC于点E,且DE=1,AD=4,∠B=45°.
(1)求BC的长;
(2)直线AB以每秒0.5个单位的速度向右平移,交AD于点P,交BC于点Q,则当直线AB的移动时间为多少秒,形成的四边形ABQP恰好为菱形?(结果精确到0.01秒).
如图,已知在梯形ABCD中,AD∥BC,AB=CD,BC=8,∠B=60°,点M是边BC的中点,点E、F分别是边AB、CD上的两个动点(点E与点A、B不重合,点F与点C、D不重合),且∠EMF=120°.
(1)求证:ME=MF;
(2)试判断当点E、F分别在边AB、CD上移动时,五边形AEMFD的面积的大小是否会改变,请证明你的结论;
(3)如果点E、F恰好是边AB、CD的中点,求边AD的长.
第一页
上一页
71
72
73
74
75
下一页
最后一页
896599
896600
896601
896602
896603
896604
896605
896606
896607
896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