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P(a,b)是△ABC的边AC上一点,△ABC经平移后点P的对应点为P
1
(a+5,b+4)
(1)写出△ABC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
-3
-3
,
0
0
)、B(
-5
-5
,
-1
-1
)、C(
-2
-2
,
-2
-2
);
(2)请画出上述平移后的△A
1
B
1
C
1
,并写出A
1
,B
1
,C
1
三个点的坐标;
(3)求△ABC的面积.
如图,△ABC内任意一点P(x
0
,y
0
),将△ABC平移后,点P的对应点为P
1
(x
0
+5,y
0
-3).
(1)写出将△ABC平移后,△ABC中A、B、C分别对应的点A
1
、B
1
、C
1
的坐标,并画出△A
1
B
1
C
1
.
(2)若△ABC外有一点M经过同样的平移后得到点M
1
(5,3),写出M点的坐标
(0,6)
(0,6)
,若连接线段MM
1
、PP
1
,则这两条线段之间的关系是
平行且相等
平行且相等
.
其他形式题目
①如图,△ABC在直角坐标系中,
(1)请写出△ABC各点的坐标.
(2)求出S
△ABC
.
(3)若把△ABC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向右平移2个单位得△A′B′C′,在图中画出△ABC变化位置,并写出A′、B′、C′的坐标.
②.黑白两种颜色的正方形纸片,按如图所示的规律拼成若干个图案
(1)第4个图案中有白色纸片有多少块?
(2)第n个图案中有白色纸片有多少块?
如图,在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将△ABC向右平移4个单位,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得到△A
1
B
1
C
1
,画出△A
1
B
1
C
1
.
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中,三角形ABC的顶点坐标分别是A(0,0)、B(6,0)、C(5,5).求:
(1)求三角形ABC的面积;
(2)如果将三角形ABC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三角形A
1
B
1
C
1
,再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三角形A
2
B
2
C
2
.分别画出三角形A
1
B
1
C
1
和三角形A
2
B
2
C
2
并试求出A
2
、B
2
、C
2
的坐标.
△ABC在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中,将其平移后得△A′B′C′,若B的对应点B
′的坐标是(4,1).
(1)在图中画出△A′B′C′;
(2)此次平移可看作将△ABC向
左
左
平移了
2
2
个单位长度,再向
下
下
平移了
1
1
个单位长度得△A′B′C′;
(3)△A′B′C′的面积为
10
10
.
如图,已知△ABC的顶点坐标分别为A(-1,-1),B(-3,-3),C(0,-4),将△ABC先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4个单位得△A′B′C′.
(1)画出△A′B′C′,并写出点A′,B′,C′的坐标;
(2)求△ABC的面积.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1)在图中描出A(-2,-2),B(-8,6),C(2,1),连接AB、BC、AC,并画出将它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的图象.
(2)求△ABC的面积.
画图并填空:
(1)如图,画出△ABC中BC边上的高AD(标出点D的位置);
(2)画出把△ABC沿射线AD方向平移1cm后得到的△A
1
B
1
C
1
;
(3)根据“图形平移”的性质,得BB
1
=
1
1
cm,线段AC与线段A
1
C
1
的关系是:
平行且相等
平行且相等
.
已知△A′B′C′是由△ABC经过平移得到的,它们各顶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如下表所示:
△ABC
A(a,0)
B(3,0)
C(5,5)
△A′B′C′
A′(4,2)
B′(7,b)
C′(c,7)
(1)观察表中各对应点坐标的变化,并填空:a=
0
0
,b=
2
2
,c=
9
9
;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ABC及平移后的△A′B′C′;
(3)直接写出△A′B′C′的面积是
15
2
15
2
.
第一页
上一页
27
28
29
30
31
下一页
最后一页
43973
43975
43977
43980
43983
43985
43987
43989
43991
43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