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题目:
如图①,在梯形ABCD中,AB=BC=10 cm,CD=6 cm,∠C=∠D=90°,如图②,动点P、Q同时以每秒1cm的速度从点B出发,点P沿BA、AD、DC运动到点C停止,点Q沿BC运动到点C停止.
(1)设P、Q同时从点B出发t秒时,△PBQ的面积为S(cm2),求S(cm2)关于t(秒)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
(2)当t为何值时,△PBQ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
青果学院
答案
青果学院解:(1)过点A作AM⊥BC于M,则AM=CD=6,
∵在Rt△ABM中,AB=10,AM=6,
∴BM=
AB2-AM2
=
102-62
=8,
∴AD=MC=2,
过点P作PN⊥BC于N,则△PNB∽△AMB
PN
AM
=
BP
BA

PN
6
=
t
10

∴PN=
3
5
t
ⅰ当点P在BA上运动时
S=
1
2
·BQ·NP=
1
2
3
5
t=
3
10
t2(0≤t≤10)
ⅱ当点P在AD上运动时,BQ=BC=10,PN=DC=6
S=
1
2
·BQ·NP=
1
2
×10×6=30(10≤t≤12)
ⅲ当点P在DC上运动时
S=
1
2
·BQ·CP=
1
2
×10×(10+2+6-t)=-5t+90(12≤t≤18).

(2)ⅰ当0≤t≤10时,S=
3
10
t2,S随t的增大而增大
则当t=10时,△PBQ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S=30
ⅱ当10≤t≤12时,面积不变,S=30
ⅲ当12≤t≤18时,S=-5t+90,S随t的增大而减小.
则当t=12时,△PBQ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S=30
综上所述,当10≤t≤12时,△PBQ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为30cm2
青果学院解:(1)过点A作AM⊥BC于M,则AM=CD=6,
∵在Rt△ABM中,AB=10,AM=6,
∴BM=
AB2-AM2
=
102-62
=8,
∴AD=MC=2,
过点P作PN⊥BC于N,则△PNB∽△AMB
PN
AM
=
BP
BA

PN
6
=
t
10

∴PN=
3
5
t
ⅰ当点P在BA上运动时
S=
1
2
·BQ·NP=
1
2
3
5
t=
3
10
t2(0≤t≤10)
ⅱ当点P在AD上运动时,BQ=BC=10,PN=DC=6
S=
1
2
·BQ·NP=
1
2
×10×6=30(10≤t≤12)
ⅲ当点P在DC上运动时
S=
1
2
·BQ·CP=
1
2
×10×(10+2+6-t)=-5t+90(12≤t≤18).

(2)ⅰ当0≤t≤10时,S=
3
10
t2,S随t的增大而增大
则当t=10时,△PBQ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S=30
ⅱ当10≤t≤12时,面积不变,S=30
ⅲ当12≤t≤18时,S=-5t+90,S随t的增大而减小.
则当t=12时,△PBQ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S=30
综上所述,当10≤t≤12时,△PBQ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为30cm2
考点梳理
二次函数综合题.
(1)本题要分类进行讨论:
①当P在AB上运动时,即0≤t≤10时,可分别过P,A作BC的垂线,通过构建的相似三角形求出BQ边上的高,由此可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出S,t的函数关系式.
②当P在AD上运动时,即10≤t≤12时,Q点已停止运动,因此△BPQ的底边BQ的长不会变化,而BQ边上的高为CD的长,也不变,因此此时△BPQ的面积为定值S=
1
2
BC·CD.
③当P在CD上运动时,即12≤t≤18是,Q点停止运动,BQ长不变,BQ边上的高为PC,PC的长可用AB,AD,CD三边的和减去P点运动的路程来求得.然后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出S,t的函数关系式.
(2)根据(1)的分段函数即可求出不同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内,S的最大值,然后比较即可得出S的最大值及对应的t的值.
本题主要考查了直角梯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应用、二次函数的应用等知识.综合性强,考查学生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压轴题;动点型.
找相似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