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题目:
为了探究同一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关系,小磊同学使用天平和量筒分别测出水和水银的质量和体积,得到下列数据:
物质
实验次数
体积(cm
3
)
质量(g)
质量/体积(g/cm
3
)
①
5
5
1
水
②
10
10
1
③
20
20
l
④
5
68
13.6
水银
⑤
10
136
13.6
⑥
20
272
13.6
(1)比较第①②③三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同一种物质,它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
正比
正比
.
(2)比较六次实验的“质量”和“体积”栏中的数据,可以进一步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种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
不同
不同
.
(3)我们引入了
密度
密度
概念来反映物质的这一特性.
答案
正比
不同
密度
解:
(1)①②③数据,水的密度一定,纵向看:体积成倍增加,质量也成倍增加,并且增加的倍数相同;横向看:质量、体积比值相同.也就是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2)不同物质,体积相同,质量不同,所以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3)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在物理学中用密度描述这一特性.
故答案为:(1)正比;(2)不同;(3)密度.
考点梳理
考点
分析
点评
专题
探究密度特性的实验.
(1)实验数据①②③物质种类相同,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按照先纵比体积、质量的变化规律,再横比质量、体积的对应关系;
(2)不同物质,体积相同,质量不相同,由此得到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的大小关系.
(3)物理学上,用密度比较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的大小.
根据数据得出结论是学习物理的基本要求,也是学物理的基本能力,注意培养这种能力.
控制变量法;归纳法.
找相似题
(2011·百色)小佳同学在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活动中,根据测量数据绘制了两种不同物质的m-V图象,如图所示,由此可知:
(1)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
正比
正比
;
(2)甲物质的密度
大于
大于
乙物质的密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013·黄埔区二模)在“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中,用
托盘天平
托盘天平
来测量物体的质量,测量时应将
物体
物体
放在它的左盘内(选填“物体”或“砝码”).若某次测量时,砝码和游码的示数如图(a)所示,则物块的质量为
53.4
53.4
克;将物块放入盛有40厘米
3
水的量筒后,水面位置如图(b)所示,则物块的体积为
40
40
厘米
3
.
(2011·金山区一模)“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关系”实验和“测定铁块的密度”实验相比较:需要测量的物理量
相同
相同
(选填“相同”或“不同”),实验目的
不同
不同
(选填“相同”或“不同”).“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关系”实验中,在研究了水的质量与体积关系后,还需要用
不同种类的物质
不同种类的物质
进行多次实验,这样做是为
得到普遍性的科学结论
得到普遍性的科学结论
.
(2009·普陀区一模)某实验小组在“探究物质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和“测物质密度”的两个实验中,都用到
托盘天平
托盘天平
测物体的质量,用
量筒
量筒
测物体的体积,其中“探究物质质量和体积的关系”的实验中选用
多种
多种
(选填“一种”或“多种”)物质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
总结归纳出物理规律的普遍性和正确性
总结归纳出物理规律的普遍性和正确性
;而“测物质密度”的实验中须多次实验的目的是:
多次测量求平均,减少误差
多次测量求平均,减少误差
.
(2008·宝山区二模)为研究物质的某种物质,某实验小组利用实验室里常用的工具测出了甲、乙两种液体各三组的体积和质量,并记人表一和表二中.
物质
次数
质量/克
体积/厘米
3
甲
l
9
5
2
18
10
3
27
15
物质
次数
质量/克
体积/厘米
3
乙
4
5
5
5
10
10
6
15
15
(1)本实验每种液体都测3组体积和质量,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在体积与质量变化中得出结论
在体积与质量变化中得出结论
(填:“减小实验误差”或“在体积与质量变化中得出结论”).
(2)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3组数据,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不变(或同种物质的体积和质量的比值相同)
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不变(或同种物质的体积和质量的比值相同)
.
(3)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数据:
李红同学得出的结论:不同的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不等的.
√
√
丁鼎同学得出的结论:不同的物质、体积和质量的比值是不等的.
√
√
(请在结论后的中横线上对的打“√”,错的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