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腰直角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旋转的性质.
(1)连接CD,由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斜边AB的中点,根据三线合一得到CD垂直于AB,CD为角平分线,从而得到∠ECD=∠B=45°,根据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得到CD=DB,再由∠EDC与∠CDF互余,且∠CDF与∠FDB互余,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得到∠EDC=∠FDB,根据ASA可得三角形CED与三角形FBD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可得ED=FD,再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得到一对角相等,一对直角相等,且DE=DF,根据AAS得到三角形EDM与三角形FND全等,可得MD=FN,又三角形AEM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故EM=AM,所以EM+FN等量代换为AD,而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CD中,根据45°的余弦函数定义可得AD=
AC,从而得证;
(2)连接CD,同理可得EM-FN=
AC;
(3)过D作DH垂直于AC,又BC垂直于AC,得到DH与BC平行,根据D为AB中点,得到H也为AC中点,得到DH为三角形ABC的中位线,根据中位线的性质得到DH等于BC的一半,即为AC的一半,又AE=3EC,得到AC=2EC,从而得到BC=2EC,可得HD=EC,设CE=x,则AE=3x,AC=AE-CE=2x,可得AH=HC=CE=x,且AC=BC=EH=2EC=2x,由∠HAD=45°,∠AHD=90°,得到△AH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同理△AEM和△FND都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可表示出AM=EM=
AE=
x,进而得到HD=AH=x,由EC=CH=x,
得到C为HE的中点,即CG为中位线,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到CG=
HD=
x,用GB=BC-CG,表示出GB,由第二问得到EM-FN=
AC,将表示出的EM及AC代入表示出FN,即为DN,利用勾股定理表示出BF,由GF=GB+BF,将GF=10代入,列出关于x的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得到x的值,进而确定出EM及BM的长,在直角三角形BEM中,由EM及BM的长,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EB的值.
此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要求学生借助图形,多次利用转化的思想,寻找全等所需的条件,由三角形的全等来解决问题,第二问是探究结论型题,需要充分抓住已知条件或图形的特征,找准问题的突破口,由浅入深,多角度,多侧面探寻联系符合题设的有关知识,合理组合,发现新结论,本题应参照第一问的证明方法来探究第二问的结论,第三问作出辅助线DH,构造三个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
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