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CD⊥BC,且BC=CD,求∠DAC和∠ADB.
如图.D为等边△ABC的边AC上一动点.延长AB到E.使BE=CD,连DE交BC于P.求证:DP=PE.
已知等边△ABC,JP在射线BA上.
BA
AP
=n
,(n≠1)
(1)如图1,当n=2时,过点P作PF⊥BC于F,交AC于点E.求证:AE=EC;
(2)如图2,点D在BC的延长线上,BC=CD,PC=PD,求n的值;
(3)若点P在射线BA上,D在直线BC上,PC=PD,那么
AC
CD
=
n
1-n
n
1-n
(用含n的式子表示).
已知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边长为6,DE⊥BC于E,EF⊥AC于F,FD⊥AB于D,求AD的长.
如图,△ABC是正三角形,D,E,F分别是各边上的一点,且AE=2EB,EF=ED,∠FED=60°.
(1)△BFE与△AED全等吗?请说明理由;
(2)FE⊥AB吗?请说明理由.
如图,点M、N分别在正三角形ABC的BC、CA边上,且BM=CN,AM、BN交于点Q,求∠AQN的度数.
在△ABC中,AB=AC,CG⊥BA交BA的延长线于点G.一等腰直角三角尺按如图1所示的位置摆放,该三角尺的直角顶点为F,一条直角边与AC边在一条直线上,另一条直角边恰好经过点B.
(1)在图1中请你写出BF与CG满足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
(2)当三角尺沿AC方向平移到图2所示的位置时,一条直角边仍与AC边在同一直线上,另一条直角边交BC边于点D,过点D作DE⊥BA于点E.此时请你通过观察、测量DE、DF与CG的长度,猜想并写出DE+DF与CG之间满足的数量关系,然后证明你的猜想;
(3)当三角尺在(2)的基础上沿AC方向继续平移到图3所示的位置(点F在线段AC上,且点F与点C不重合)时,若AG:AB=5:13,
BC=4
13
,求DE+DF的值.
(2012·武鸣县一模)如图,图①是一块边长为1,周长记为P
1
的正三角形纸板,沿图①的底边剪去一块边长为
1
2
的正三角形纸板后得到图②,然后沿同一底边依次剪去一块更小的正三角形纸板(即其边长为前一块被剪掉正三角形纸板边长的
1
2
)后,得图③,④,…,记第n(n≥3)块纸板的周长为P
n
,则P
4
-P
3
=
1
8
1
8
;P
n
-P
n-1
=
1
2
n-1
1
2
n-1
.
(2011·长宁区一模)在等边三角形中,边长与高的比值是
2
3
3
2
3
3
.
(2010·黄岩区模拟)将边长分别为2、4、6的三个正三角形按如图方式排列,A、B、C、D在同一直线上,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的和为
3
3
.
第一页
上一页
34
35
36
37
38
下一页
最后一页
1114477
1114479
1114481
1114483
1114485
1114487
1114488
1114491
1114493
1114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