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方格纸中的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正方形,△ABC的顶点都在格点上,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在直角坐标系中,作出以A(1,2),B(3,1),C(4,4)为顶点的△ABC的位似图形△A′B′C′,使得△ABC与△A′B′C′对应边的比为1:2,位似中心是坐标原点.
如图,将边长为1的正方形网格放在直角坐标系中.以O点为位似中心在y轴的左侧将四边形OABC放大到两倍,请画出放大后的四边形OA′B′C′.
如图,△ABC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A(0,0)、B(3,1)、C(1,2),以点A为位似中心,试将△ABC放大,使放大后的△AEF与△ABC对应边的比为2:1.且两个图形位于点A的两侧,并写出放大后的△AEF顶点E、F的坐标.
似中心的位似变换、轴对称变换和平移变换后得到格点△A′O′B′,设点P(x,y) 为△AOB上的任一点.
如图,在边长均为1的小正方形网格纸中,△OAB的顶点O、A、B均在格点上,且O是直角坐标系的原点,点A在x轴上.
如图,在6×8网格中,点O和△ABC的顶点均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以O为位似中心,在网格中作△A′B′C′和△ABC位似,且位似比为1:2.
如图,△ABC三个顶点坐标分别为A(-4,2)B(-2,0),C(-4,0),且△A′B′C′与△ABC关于点P成位似,点A,C的对应点分别是A′(| 1 |
| 2 |
| 1 |
| 2 |
在如图的方格纸中,△OAB的顶点坐标分别为O(0,0)、A(-2,-1)、B(-1,-3),△O1A1B1与△OAB是关于点P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
把△ABC缩小到原来的| 1 |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