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2010·思明区质检)如图,△ABC中,AB=AC,AD、AE分别是∠BAC及其外角∠CAF的平分线,CE⊥AE
(1)求证:AB=DE;
(2)若S
△ABC
=48,AD=8,P为线段CE上的动点,设x为点P到直线AC的距离,y为点P到直线AB的距离,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2010·江门一模)如图,矩形 A
1
B
1
C
1
D
1
的边长 A
1
D
1
=8,A
1
B
1
=6,顺次连接 A
1
B
1
C
1
D
1
各边的中点得到 A
2
B
2
C
2
D
2
,顺次连接A
2
B
2
C
2
D
2
各边的中点得到A
3
B
3
C
3
D
3
,…,依此类推.
(1)求四边形A
2
B
2
C
2
D
2
的边长,并证明四边形A
2
B
2
C
2
D
2
是菱形;
(2)四边形A
10
B
10
C
10
D
10
是矩形还是菱形?A
10
B
10
=?(第(2)问写出结果即可)
(2009·卢湾区二模)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点E、F、G、H分别在AB、BC、CD、AD边上且AE=CG,AH=CF.
(1)求证: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
(2)如果AB=AD,且AH=AE,求证:四边形EFGH是矩形.
在△ABC中,AB=AC,CG⊥BA交BA的延长线于点G. 一等腰直角三角尺按如图1所示的位置摆放,该三角尺的直角顶点为F,一条直角边与AC边在一条直线上,另一条直角边恰好经过点B.
(1)在图1证明:BF=CG;
(2)当三角尺沿AC方向平移到图2所示的位置时,一条直角边仍与AC边在同一直线上,另一条直角边交BC边于点D,过点D作DE⊥BA于点E.证明:DE+DF=CG;
(3)当三角尺在(2)的基础上沿AC方向继续平移到图3所示的位置(点F在线段AC上,且点F与点C不重合)时,DE+DF=CG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说明理由.
如图,矩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O点,点P是线段AD上一动点(不与点D重合),PO的延长线交BC于Q点.
(1)求证:四边形PBQD为平行四边形.
(2)若AB=3cm,AD=4cm,P从点A出发.以1cm/秒的速度向点D匀速运动.设点P运动时间为t秒,问四边形PBQD能够成为菱形吗?如果能,求出相应的t值;如果不能,说明理由.
如图,ON为∠AOB中的一条射线,点P在边OA上,PH⊥OB于H,交ON于点Q,PM∥OB交ON于点M,MD⊥OB于点D,QR∥OB交MD于点R,连接PR交QM于点S.
(1)求证:四边形PQRM为矩形;
(2)若OP=
1
2
PR,试探究∠AOB与∠BON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中,AB=BC,∠ABC=∠ADC=90°,BE⊥AD于点E,已知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12,求BE的长.
如图,在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活动框架上,用两根橡皮筋套在相对的两个顶点上,拉动一对不相邻的顶点,改变平行四边形的形状,设这个平行四边形的一个内角为∠α.
(1)当∠α为多少度时,平行四边形变成矩形?
(2)由矩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可以得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与斜边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3)矩形是轴对称图形吗?若是,它有几条对称轴?
(4)矩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吗?若是,它的对称中心在何处?
已知·ABCD的对角∠BAD和∠BCD互补.
(1)求∠BAD的度数;
(2)若AC=x+
3
+1,BD=3+
3
-x,求x的值.
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若E、F是AC上两动点,分别从A、C两点以相同的速度1cm/s向C、A运动.
(1)四边形DEBF是平行四边形吗?请说明理由;
(2)若BD=12cm,AC=16cm,当运动时间t为何值时,四边形DEBF是矩形?
第一页
上一页
163
164
165
166
167
下一页
最后一页
117913
117915
117917
117919
117921
117923
117925
117927
117929
117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