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
(2006·沈阳)小明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15cm.
(1)实验中他发现烛焰的像呈现在光屏的上边缘,调整透镜及光屏均未得到解决,这时他应该换用
稍长
稍长
(“稍长”或“稍短”)的蜡烛,以使烛焰的像呈现在光屏的中央.
(2)他再次调整烛焰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央大致在同一高度,并将蜡烛和凸透镜的位里固定,移动光屏直至光屏距透镜20cm时,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这个像是倒立、
缩小
缩小
的实像.
(2006·青岛)探究实验回顾:
(1)小红在探究光反射的定律时,得到下列几组数据:
次数
1
2
3
4
角i/°
10
30
40
60
角r/°
10
30
50
60
请你仔细观察这个表格,有一组数据有错误.请将错误之处圈出来,并改正在表格内.
(2)小红在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实验,如上图所示,当把蜡烛放在
c、d
c、d
点时,光屏上出现倒立、放大的像,生活中的
投影仪或幻灯机
投影仪或幻灯机
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2006·南宁)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凸透镜、蜡烛和光屏放在如图甲所示的光具座上进行(凸透镜的焦距已知):
(1)若在图中C位置上放置光屏,则B位置上应放置
凸透镜
凸透镜
;
(2)实验过程中,应测量物距u和像距υ,并记录
像
像
的性质特点;
(3)若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如图乙所示,为使像能清晰地呈在光屏中央,应将凸透镜向
下
下
移动(选填“上”或“下”);
(4)实验发现:当物距在
大于焦距
大于焦距
范围时,像都能在光屏上承接;当物距在
大于二倍焦距
大于二倍焦距
范围时,凸透镜成缩小的像.
(2006·聊城)有A、B两块凸透镜,现需测量它们的焦距范围.实验时,两透镜和烛焰的距离均保持10cm不变,观察到烛焰通过两凸透镜所成像的情况如右表所示.试确定A透镜的焦距f
A
的范围为
f
A
<5cm
f
A
<5cm
,B透镜的焦距f
B
的范围为
f
B
>10cm
f
B
>10cm
.
凸透镜
像的性质
A
倒立
缩小
实像
B
正立
放大
虚像
(2006·连云港)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所用透镜的焦距为10cm.某同学按下图所示放置好蜡烛和透镜后,左右移动光屏始终得不到烛焰完整的像,其原因是
烛焰、透镜、光屏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烛焰、透镜、光屏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该同学作适当调整(物距不变)后,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完整的像.该像的性质是
倒立、放大、实像
倒立、放大、实像
.
(2006·呼和浩特)如图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实验中凸透镜的位置固定.当光屏在1.5倍焦距处时,屏上有像你认为在直线CD上,光屏的位置至少移动
5
5
cm时,就会出现任意移动蜡烛屏上都无像的现象.
(2004·吉林)小明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如图8所示,他把蜡烛放在2倍焦距的地方,逐渐远离凸透镜,移动光屏,观察像的大小及像到凸透镜的距离.他发现:物距增大时,像
变小
变小
,像距
变小
变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003·盐城)(观察性实验)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光具座上的A、B、C三个滑块用于放置凸透镜、光屏或蜡烛(图),其中在B上应放置
凸透镜
凸透镜
,器材装好后,若某同学在实验中固定了B,无论怎样移动A和C,在光屏上都找不到像,则原因是
蜡烛火焰(中心)、光屏中心与透镜中心不等高
蜡烛火焰(中心)、光屏中心与透镜中心不等高
.
(2000·安徽)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当光屏、透镜及烛焰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烛焰像.在光屏上大致画出烛焰的像.
(1998·辽宁)在“观察凸透镜所成的像”的实验中;(所用的凸透镜上标有f=15字样)
(1)将物体放在距离凸透镜20处时,会成
倒立、放大的实
倒立、放大的实
像.
(2)将物体放在距离凸透镜35处时,会成
倒立、缩小的实
倒立、缩小的实
像.
(3)将物体放在距离凸透镜10处时,会成
正立、放大的虚
正立、放大的虚
像.
(要求指出像的放大或缩小,倒立或正立,虚或实)
第一页
上一页
152
153
154
155
156
下一页
最后一页
12387
12389
12391
12393
12394
12396
12399
12401
12403
12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