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
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用装有6个发光二极管的有方格的白纸板做发光物体,如图甲所示.又用这种有同样大小方格的白纸板做光屏.将发光物体、凸透镜和光屏组装到光具座上并调整好,如图乙所示.
(1)当发光物体在距离凸透镜20cm的a点时,在光屏上成的像如图A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10
10
cm.
(2)当发光物体在b点时,在光屏上成的像如图B所示.这时用白纸挡住该凸透镜的上半部,所成的像是如图
B
B
(选填“B”、“B
1
”或“B
2
”)所示的样子.
(3)当物体放在成c点时,成像如图C所示,则c点在
a点左侧
a点左侧
(选填“a点左侧”、“a、b两点之间”或“b点右侧”).
(4)将发光物体放在离透镜5cm的d点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找不到像,此时透过透镜会观察到像,这个像一定是
虚像
虚像
(选填“实像”或“虚像”).
(5)同学们对小明使用的实验装置进行了评价,觉得比用同样大小方格的白纸板和白屏相比方便多了,请你说出它的优点:
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
小明同学用一个焦距未知的凸透镜、蜡烛、光屏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如图甲所示,小明用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射向凸透镜,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
会聚
会聚
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11
11
cm.
(2)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使像能成在
像呈在光屏的中心
像呈在光屏的中心
.
(3)小明在图乙所示位置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则该像是一个倒立、
缩小
缩小
的实像(填写像的性质),生活中人们使用的
照相机
照相机
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如果将蜡烛在乙图的基础上靠近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光屏应向
远离
远离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4)当光屏上所成的像清晰时,小明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与烛焰之间,结果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不清了.如果想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他应当向
右
右
移动光屏.
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如图所示像距v跟物距u之间的关系图象.该凸透镜的焦距f=
10
10
cm,当物距u=15cm时,此时物体所成像的性质是
倒立放大的实
倒立放大的实
像.
在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如图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约为
10
10
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从左向右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同一高度
同一高度
上.这样做的目的是
使像呈在光屏的中心
使像呈在光屏的中心
.
(3)当烛焰距凸透镜30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拿走光屏,将蜡烛放在原光屏位置处,则此时光屏应放在原先放
蜡烛
蜡烛
_的位置才能成清晰的像,此现象说明凸透镜的光路是
可逆
可逆
的.
(4)经实验发现,凸透镜成放大像与缩小像的分界点是图中的
P
P
处.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实验室中提供了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
①在组装和调试实验装置时,应调节凸透镜和
光屏
光屏
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跟烛焰中心大致在
同一高度
同一高度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②实验时,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如下图所示,当把光屏移到光具座的80厘米刻度处时,找到了最清晰的像,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光屏上所成的像应该是倒立、
放大
放大
的实像(选填“放大”或“缩小”).
③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物体移至20厘米刻度线处,则应向
左
左
(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能找到清晰的烛焰像.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
10
10
cm.
(2)如图乙改变蜡烛的位置,使其位于35cm刻度线,再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
放大
放大
的实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
(3)小芳同学在实验中,她按如图丙装配仪器 (图中F点是焦点,H点是2倍焦距处),此时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焰心、透镜中心、光屏中心三者不在同一高度上
焰心、透镜中心、光屏中心三者不在同一高度上
;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她应把蜡烛向
上
上
调(填“上”、“下”);调节好蜡烛的高度后,她把蜡烛移到A点,此时光屏上的像很模糊,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
右
右
移动(填“左”或“右”).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蜡烛放在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如图丁,探究后他总结出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
A
A.照相机是利用蜡烛放在a点 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B.放大镜是利用蜡烛放在b点 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C.幻灯机是利用蜡烛放在d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D.蜡放在b点成的像比它放在c点成的像大.
(2012·泰州二模)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
(1)小莉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焦距约是
10
10
cm.
(2)小莉同学做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如图甲所示,若要使烛焰在光屏中心成像,只调节透镜,应将透镜向
下
下
(上/下)调节.
(3)若将烛焰移至距凸透镜15cm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得到倒立、
放大
放大
、清晰的实像,
幻灯机
幻灯机
(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就是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4)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如果凸透镜被某同学用纸片挡住一半,则光屏上所成的像将
完整
完整
(完整/不完整),像的明暗将
变暗
变暗
(变亮/变暗/不变).
(5)小明提出用9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镶嵌排列在白色方格板上替代蜡烛作为光源,又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成光屏,实验使用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同学们对小明使用的实验装置进行如下评价,其中错误的是
D
D
.
A.与烛焰相比,实验使用的光源不会晃动,光屏上所成的像比较稳定
B.光源镶嵌在白色方格板上,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光屏,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C.零刻度线刻在光具座标尺的中央,可直接测出物距和像距
D.若凸透镜的焦距未知,则利用此实验装置不能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2012·宿迁模拟)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1)在光具座上依次摆放好蜡烛、凸透镜、光屏,当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调整它们之间的距离,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原因是:
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没有在同一高度上
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没有在同一高度上
.
(2)经过调整后,光屏上已成一缩小清晰的像.要在光屏上成一放大清晰的像,则蜡烛到透镜的距离应
减小
减小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要想成放大的虚像,蜡烛到透镜的距离应
小于一倍焦距
小于一倍焦距
,生活中的
放大
放大
镜就是这一成像特点的应用.
第一页
上一页
215
216
217
218
219
13697
13698
13699
13700
13701
13702
13703
13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