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题目:
“嫦娥一号”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向实施绕月探测工程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中的又一里程碑,嫦娥一号升空后一共进行了4次变轨,其变轨的瞬间可以用平面图形近似解释为: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将线段绕点A顺时针旋转90°至AP
1
,形成圆弧
DP
1
完成第一次加速变轨;将线段BP
1
绕点B顺时针旋转90°至BP
2
,形成圆弧
P
1
P
2
完成第二次加速变轨;将线段CP
2
绕点C顺时针旋转90°至CP
3
,形成圆弧
P
2
P
3
完成第三次加速变轨;将线段DP
3
绕点D顺时针旋转90°至DP
4
,形成圆弧
P
3
P
4
完成第四次加速变轨,仔细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1)体会上述所反映的规律,最后一次变轨飞向月球的前后曲线可以近似地理解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是
相切
相切
(选填:相离,相切,相交)
(2)按照图示要求,求从点D开始到点P
4
结束,飞行的轨道线的长度.(保留π)
答案
相切
解:(1)由分析和规律可以推知:最后一次变轨飞向月球的前后曲线可以近似地理解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是相切.
(2)由题意知:飞行的轨道线的长度为弧DP
1
的长度+弧P
1
P
2
的长度+弧P
2
P
3
的长度+弧P
3
P
4
的长度.
弧DP
1
的长度为:
π
2
;
弧P
1
P
2
的长度为:π;
弧P
2
P
3
的长度为:
3π
2
;
弧P
3
P
4
的长度为:2π;
所以飞行的轨道线的长度为:
π
2
+π+
3π
2
+2π=5π.
考点梳理
考点
分析
点评
专题
弧长的计算.
对于找规律的题目首先应找出哪些部分发生了变化,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通过分析找到各部分的变化规律后用一个统一的式子表示出变化规律是此类题目中的难点.对于第(2)问,飞行的轨道线的长度为弧DP
1
的长度+弧P
1
P
2
的长度+弧P
2
P
3
的长度+弧P
3
P
4
的长度.分别求出相加即可.
主要考查了学生通过特例分析从而归纳总结出一般结论的能力.对于找规律的题目首先应找出哪些部分发生了变化,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通过分析找到各部分的变化规律后直接利用规律求解.
阅读型;规律型.
找相似题
(2013·湖北)如果一个扇形的弧长是
4
3
π,半径是6,那么此扇形的圆心角为( )
(2012·泰安)如图,AB与⊙O相切于点B,AO的延长线交⊙O于点C,连接BC,若∠ABC=120°,OC=3,则
BC
的长为( )
(2012·日照)如图,在4×4的正方形网格中,若将△ABC绕着点A逆时针旋转得到△AB′C′,则
BB
′
的长为( )
(2011·珠海)圆心角为60°,且半径为3的扇形的弧长为( )
(2011·安顺)在Rt△ABC中,斜边AB=4,∠B=60°,将△ABC绕点B旋转60°,顶点C运动的路线长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