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2007·崇明县二模)如图1,已知抛物线的顶点为A(0,1),矩形CDEF的顶点C、F在抛物线上,点D、E在x轴上,CF交y轴于点B(0,2),且其面积为8:
(1)此抛物线的解析式;
(2)如图2,若点P为所求抛物线上的一动点,试判断以点P为圆心,PB为半径的圆与x轴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3)如图2,设点P在抛物线上且与点A不重合,直线PB与抛物线的另一个交点为Q,过点P、Q分别作x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N、M,连接PO、QO.求证:△QMO∽△PNO.
(2007·大连一模)已知点E(x
1
,y
1
)、F(x
2
,y
2
)为抛物线y=ax
2
+bx+c上的两点,过点E、F分别作x轴的垂线,分别交x轴于点B、D,交直线y=2ax+b于点A、C,设S为直线AB、CD与x轴、直线y=2ax+b所围成图形的面积.
(1)当a=1,b=-2,c=3时,计算:①当x
1
=3,x
2
=5时,求y
1
、y
2
、S;②当x
1
=-2,x
2
=-1时,求y
1
、y
2
、S;通过以上的计算,猜想S与y
1
-y
2
的数量关系;
(2)当抛物线y=ax
2
+bx+c在x轴上方,且点E(x
1
,y
1
)、F(x
2
,y
2
)在抛物线y=ax
2
+bx+c的对称轴的同侧(点E在点F的左侧)时(如图1),(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请说明你的判断.
(3)如果将(2)中的“同侧”改为“异侧”(如图2),其他条件不变,并设M为直线y=2ax+b与x轴的交点,S
1
=S
△AMB
,S
2
=S
△CMD
,求S
1
、S
2
与y
1
、y
2
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答案).
(2007·虹口区二模)如图,二次函数
y=-
1
4
x
2
+
5
2
x-4
的图象与x轴相交于点A、B,与y轴相交于点C,
连接AC.
(1)求证:△AOC∽△COB.
(2)过点C作CD∥x轴交二次函数
y=-
1
4
x
2
+
5
2
x-4
的图象于点D,若点M在线段AB上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由A向B运动,同时点N在线段CD上也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由点D向点C运动,连接线段MN,设运动时间为t秒.(0<t≤6)
①是否存在时刻t,使MN=AC?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②是否存在时刻t,使MN⊥BC?若存在,直接写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007·怀柔区二模)已知二次函数y=4x
2
+bx+
1
16
(b
2
+b),b取任何实数时,它的图象都是一条抛物线.
(1)现在有如下两种说法:
①b取任何不同的数值时,所对应的抛物线都有着完全相同的形状;
②b取任何不同的数值时,所对应的抛物线都有着不相同的形状.
你认为哪一种说法正确,为什么?
(2)若b=-1,b=2时对应的抛物线的顶点分别为A,B,请你求出直线AB的解析式;
(3)在(2)中所确定的直线AB上有一点C,且点C的纵坐标为-1,问:在x轴上是否存在点D使△COD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直接写出点D的坐标;若不存在,简单说明理由.
(2007·闵行区二模)已知:二次函数y=x
2
-4x+m的图象与x轴交于不同的两点A(x
1
,0)、B(x
2
,0)(x
1
<x
2
),其顶点是点C,对称轴与x轴的交于点D.
(1)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2)如果(x
1
+1)(x
2
+1)=8,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3)把(2)中所得的二次函数的图象沿y轴上下平移,如果平移后的函数图象与x轴交于点A
1
、B
1
,顶点为点C
1
,且△A
1
B
1
C
1
是等边三角形,求平移后所得图象的函数解析式.
(2008·崇文区一模)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二次函数y=-x
2
+bx+c的图象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侧,直线y=kx+3与该二次函数的图象交于D、B两点,其中点D在y轴上,点B的坐标为(3,0).
(1)求k的值和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设抛物线的顶点为C,点F为线段DB上一点,且使得∠DCF=∠ODB,求出此时点F的坐标.
(3)在(2)的条件下,若点P为直线DB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作x轴的垂线与这个二次函数的图象交于点E.问:是否存在这样的点P,使得以点P、C、E、F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点P的横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008·丰泽区质检)已知:抛物线y=-x
2
+(k+1)x+2k+1经过点A(0,3).
(1)求k的值;
(2)设抛物线交x轴于B、C两点(B在C右边),点P(m,n)是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且位于直线AB上方,设△PAB的面积为s,试写出s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s的最大值;
(3)平行于x轴的一条直线交抛物线于E、F两点,若以EF为直径的圆恰好与x轴相切,求此圆的半径.
已知:如图,抛物线
y=
1
2
x
2
-3x+c
交x轴正半轴于A、B两点,交y轴于C点,过A、
B、C三点作⊙D.若⊙D与y轴相切.
(1)求c的值;
(2)连接AC、BC,设∠ACB=α,求tanα;
(3)设抛物线顶点为P,判断直线PA与⊙D的位置关系,并证明.
(2004·奉贤区二模)已知抛物线y=ax
2
+bx+c与y轴交于C(0,c)点,与x轴交于B(c,0),其中c>0,
(1)求证:b+1+ac=0;
(2)若C与B两点距离等于
2
2
,求c;
(3)在(2)的条件下,一元二次方程ax
2
+bx+c=0的两根之差的绝对值等于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005·东城区一模)已知二次函数y=a(x+1)
2
+m的图象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侧),与y轴交于C,顶点为M,直线MC的解析式为y=kx-3,且直线MC与x轴交于点N,sin∠BCO=
10
10
.
(1)求直线MC及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在二次函数的图象上是否存在点P(异于点C),使以点P、N、C为顶点的三角形是以NC为一条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第一页
上一页
8
9
10
11
12
下一页
最后一页
937304
937305
937306
937307
937308
937309
937310
937311
937312
937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