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已知: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BC=DC,CF平分∠BCD,DF∥AB,BF的延长线交DC于点E.若∠BFC=150°,求∠ABD的度数.
如图(1)已知在△ABC中,AB=AC,P是△ABC内任意一点将AP绕点A顺时针旋转到AQ,使∠QAP=∠BAC,连接BQ、CP,则BQ=CP,请证明;
若将点P移到等腰ABC之外,原题中其它条件不变,上面的结论是否成立?请说明理由.
已知:如图,△ABC中,AD=DB,∠1=∠2.
求证:
(1)∠AED=∠BAC;
(2)△ABC∽△EAD.
如图,△ABC、△DCE、△FEG是全等的三个等腰三角形,底边BC、CE、EG在同一直线上,且
AB=
3
,BC=1,连接BF交AC、DC、DE分别为P、Q、R.
试证△BFG∽△FEG,并求出BF的长.
如图1,在等腰△ABC中,AB=AC=a,P为底边BC上任一点,过P作PE∥AC交AB于E,PF∥AB交AC于F,
(1)求证:PE+PF=a;
(2)若将上述等腰△ABC改为等腰梯形ABCD(如图2),其中AD∥BC,AB=CD,AC与BD交于点O,P为BC边上任一点,PF∥BD交DC于F,PE∥AC交AB于E,设梯形的对角线长为a,则(1)中的结论是否还成立,并说明理由.
如图,在·ABCD中,CD=10,
sin∠C=
4
5
,点E、F分别是边AD和对角线BD上的动点(点E与A、D不重合),∠BEF=∠A=∠DBC.求AD的长.
三角形两边长分别是6和8,第三边长是x
2
-16x+60=0的一个实数根,求该三角形的面积.
已知关于x的方程x
2
-(3k+1)x+2k
2
+2k=0
(1)求证:无论k取何实数值,方程总有实数根.
(2)若等腰△ABC的一边长为a=6,另两边长b,c恰好是这个方程的两个根,求此三角形的周长.
证明:如果一个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如图,在等腰△ABC中,CH是底边上的高线,点P是线段CH上不与端点重合的任意一点,连接AP
交BC于点E,连接BP交AC于点F.
(1)证明:∠CAE=∠CBF;
(2)证明:AE=BF.
第一页
上一页
163
164
165
166
167
下一页
最后一页
1314274
1314276
1314279
1314281
1314284
1314287
1314289
1314292
1314294
1314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