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把三角形纸片ABC折叠,使点A与点B重合,折痕交边AC于点D.如果AC=12,BC=8,那么△BCD的周长等于
20
20
.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规定把一个三角形先沿y轴翻折,再向右平移两个单位称为一次变换,已知等腰△ABC的顶点A、B、C的坐标分别为(-2,3)、(-3,1)、(-1,1).把△ABC经过连续9次这样的变换得到△A′B′C′,则点A的对应点A′的坐标是
(4,3)
(4,3)
.
如图,在矩形纸片ABCD中,AB=8,BC=10.E、F为AB、BC边上两个动点,以EF为折痕折叠纸片,使点B恰好落在AD边上的点P处.当E、F运动时,点P也在一定范围内移动,则这个移动范围的最大距离为
4
4
.
如图,长方形纸片ABCD中,AD=BC=7,沿对称轴EF折叠,若折叠后A′B′与C′D′间的距离为6,则原纸片的宽AB=
1
1
.
如图,将一张直角△ABC纸片折叠,使点B与点A重合,折痕为DE.若两直角边AC=6cm,BC=8cm.则CD的长为
7
4
7
4
cm.
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C=90度,沿着直线BD折叠,使点C落在C′处,BC′交AD于E,AD=16,AB=8,则DE的长
10
10
.
将一个宽度相等的纸条按如图所示的方法折叠一下,则∠1=
70°
70°
.
如图,将长方形纸片ABCD沿AE向上折叠,使点B落在DC边上的点F处,若△ECF的周长为8,FC=2,则BC的长为
6
6
.
如图,DE∥BC,将△ABC沿DE所在的直线折叠,点A正好落在BC边上F处,若∠B=40°,则∠BDF=
100
100
度.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规定把一个三角形先沿着x轴翻折,再向右平移2个单位称为1次变换.如图,已知等边三角形ABC的顶点B、C的坐标分别是(-1,-1),(-3,-1),把△ABC经过连续9次这样的变换△,则点B的对应点B′的坐标是
(17,1)
(17,1)
.
第一页
上一页
144
145
146
147
148
下一页
最后一页
1201450
1201453
1201457
1201460
1201462
1201465
1201468
1201470
1201471
1201474